• 検索結果がありません。

传统文化批判 芦笛文集 传统文化批判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18

シェア "传统文化批判 芦笛文集 传统文化批判"

Copied!
504
0
0

読み込み中.... (全文を見る)

全文

(1)
(2)
(3)

《孙子兵法》新评...4

“虚怀纳谏”的悲哀...157

“个人主义”与“杨墨兼用”...166

从杨朱的“物权法”说到土匪组织联动………..181

“东海一枭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190

什么是“中庸之道”………..219

为何呵佛骂祖?...221

中国文明简介...229

明月何处圆?把酒问青天………..251

传统文化与四不像...259

中国人的“阴人”特征...265

民族尊严不能靠谎言维持...269

中华文明是被胡人败坏的么?………..276

澹台灭明是几个人?………..278

话说“正”与“奇”………..280

与网友讨论古代避讳问题………..283

蒋中正与蒋介石………..293

评胡平先生的“绝对正义”论………..298

就“绝对正义”论答网友………..307

中国人的“悲剧意识”与“成王败寇主义”………...………...311

我看书法从衰落到灭亡的发生机制…………...………...318

(4)

神算子瑛姑的“算筹”是嘛玩意?…………...………...323

门外胡说华夏隐性文明与日本、台湾及俄罗斯的异同………..329

利玛窦传中的中国………..339

谎言造出的智力成就………..375

百年前的洁净中国………..384

卫生与谋生………..390

从日语的“哥氏猜想”想到汉字改革………...………...404

与网友讨论中文与思维的关系………..408

就中文与思维的关系再答网友...412

“拼音汉语”是否可行?………..420

徐水良语言理论质疑...424

“假话也是话”………..432

与网友讨论古代的语与文………..435

再谈古代“语”“文”是否分家………..445

民国记日方式简介………..449

汉语当然是原始语言………..454

浅议现代汉语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461

小议“京腔崇拜”………..470

方言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否该被淘汰?………..475

汉字简化是文化灾难………..480

“富贵不能淫” ……….488

电脑勃兴意味着汉字毁灭?……….……… 490

为何阅读汉语拼音时不能一目十行?……….………...494

………..523

(5)

《孙子兵法》是一 部久享盛名的中 国古代兵书,在 所有国学经 典 中 , 它 或 许 是 最 有 神 秘 感 、 最 让 人 崇 敬 倾 慕 的 一 部 。 之 所 以 如 此,是因为中国古人历来神化军事著作以及和它有关的一切人事。 早在两千多年前写 作的《史记》中 ,司马迁就塑造 了孙膑、吴 起、 张良、陈平、韩信 等半神半人的生 动文学形象。在 家喻户晓的

“孙 庞斗智”中,孙膑 逃出了庞涓的坑 害,以刑余之身 复仇,靠着 神出 鬼没的兵法,将庞 涓射死于他指定 的大树下。民间 野史更突出 了兵 法的传定性作用, 据说,庞涓之所 以要设下毒计谋 害老同学, 乃是 为了获得师父鬼谷 子秘传给孙膑的 兵法,而他之所 以最后败给 孙膑 ,也正是因为没有 学过这本奇书。 吴起因为深通兵 法,竟然在 死后 还能报复杀死他的 人——楚王为了 惩罚因射死吴起 而累及先王 遗体 的凶手们,竟灭族 七十多家。张良 之所以能“运筹 帷幄之中, 传胜 千里之外”,靠的 全是黄石公授给 他的一部《太公 兵法》。而 项羽 之所以在夺得天下 之后又丢了江山 ,主要一个原因 就是他年轻 时 代 心 浮 气 躁 , 沐 猴 而 冠 , 不 能 沉 下 心 来 , 师 从 叔 父 项 梁 , 学 习

“万 人敌”的上乘功夫 ,最后只能“以 力征经营天下” ,有一范增 尚不 能用,却靠一股悍 勇之气与一把蛮 力去和智多星们 传斗,当然 只能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经过司马迁这种极 富文学魅力的造 神运动,兵法便 在所有的国 学典 籍中获得了一种特 殊的神奇地位, 成了《水浒》上 九天玄女娘

(6)

娘授 给宋江的天书一类 秘笈宝典。学了 它,人就能变成 诸葛亮那样 的智 慧的象征,能辅佐 君王打天下,百 战百胜,建功立 业,“随机 变化 信如神”。这种迷 信被《三国演义 》普及到民间之 后,便形成 了一 种源远流长、牢不 可破的“拜兵法 教”,使得兵法 成了创造奇 迹、 书写历史的万能法 宝,而有幸接触 它们的读书人也 就成了能任 意改变历史的神人。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 种传统中,自然 对天书和神人们 充满宗教式 的敬畏。但直到1967年,我才首次看了《孙子兵法》。那阵子街上 天天 武斗,本人胆子小 ,不敢跟着要好 同学去参加,只 能日日在家 看书 ,把能找到的原始 人老祖宗的书都 看过来了,《孙 子兵法》就 是其中之一。

记得当时看后有着 说不出的失望。 第一个感觉是, 原来这天书 一类 的神秘著作其实也 是人类作品,完 全可以为人理解 ,并没有什 么妙 不可言的玄奥之处 ,甚至可以含有 简单的逻辑错误 。第二个感 觉则 是,盛名之下,其 实难副,该书的 实际水平和它长 期享有的盛 名 极 不 相 称 。 在 那 种 蒙 昧 时 代 , 它 或 许 确 实 是 当 时 的 智 力 活 动 顶 峰, 但若以现代传光来 看,即使撇去那 些明显错误的部 分,剩下来 的精 华大概也只能算老 生常谈。此前我 在官方媒体上看 到,德皇威 廉二 世在一战失败后流 亡荷兰,得见此 书德文版,当下 慨叹说:我 若 在 战 前 看 了 此 书 , 也 就 不 至 于 打 败 了 ( 此 说 的 另 一 版 本 则 更 离 奇, 据说那是拿破仑流 放在圣海伦娜岛 上时的感喟)。 待我看了那 书后,才觉得那多半是天方夜谭。

几十年后我上了海 外中文网,在网 上大放厥词。一 次,我在国 内某 网站看到网人转贴 了我的《民族尊 严不能建立在谎 言上》,在 其中 ,我指出了西学东 渐前中国没有科 学的事实。有位 爱国志士跟 帖痛 骂,在侮辱我的同 时,给出了一系 列“铁的事实” ,其中一条

(7)

传统文化批判

便是 这《孙子兵法》。 那位网友愤怒地 质问我:军事科 学算不算科 学?《孙子兵法》算不算军事科学?

对此强烈的情绪反 应,我很能理解 ,因为我早已发 现,国人的 一个 强烈偏执,就是“ 震惊世界”,热 盼全世界对咱们 五体投地, 团团 罗拜,所以热衷于 发明此类神话来 陶醉自己。不是 威廉或拿破 仑学 孙著,就是美国西 点军校学雷锋, 再不就是日本腾 飞是因为人 家的 公司实行“两参一 改三结合”的“ 鞍钢宪法”。这 说到底还是 自卑 情结使然。因为彻 底缺乏自信,所 以特别在乎自己 给他人的印 象, 把自己的幸福建立 在他人的欣赏上 。若是别人不能 满足自己这 一期 待,免不得就要恼 羞成怒。这种心 态若不纠正,则 中外关系恐 怕永 远也不会正常。我 之所以获罪于天 下,正是因为不 自量力,想 去纠正这种我认为不是很健康的心态。

此 后 我 更 在 国 内 网 上 看 到 大 量 的 《 以 〈 孙 子 兵 法 〉 指 导 商 战》 、《以〈孙子兵法 〉指导炒股》之 类的文章,发现 许多国人至 今还 对该书满怀我少年 时代的宗教敬畏 。觉得有必要对 全书作点解 释和评论,以便让现代人实事求是地认识国故。

在评点过程中,我 的感觉是,孙子 的确是两千多年 前杰出的思 想家 ,其军事思想富于 原创性,首次提 出了若干重大的 军事原则。 但因 为时代的进步,大 多数内容业已过 时,已无可能再 在今日起到 什么 指导作用。哪怕至 今尚未过时的重 大原则,现在也 为业余爱好 者们 耳熟能详,要知道 它们并不需要专 门去攻读这部古 书。此外, 孙子 也和其他古代思想 家一样,因为不 懂逻辑,不知道 如何清晰准 确地 思维,并井然有序 地组织和表述自 己的思想,所以 他的思想在 时时 流露出天才的闪光 的同时,也不可 避免地具有重大 缺陷,全书 的组 织重复混乱,许多 中心概念模糊不 明,论述中的逻 辑错误比比 皆是 。不幸的是,类似 错误至今在国人 中还相当普遍, 因此,指出

(8)

这些 错误,或许对提升 普遍民智水平能 有所裨益。这不 是为了取笑 苛责 前贤,而是实事求 是地认识先贤, 在对这位古代思 想家保持应 有的 尊重的同时,放弃 旧有的宗教情怀 ,不再把他具有 严重时代局 限的著作当成历万世而不朽的圣经,甚至用它们来指导日常生活。 本人不过是个学识 浅薄的业余爱好 者,既非军事学 家,亦非军 事史 学家,国学根底也 十分肤浅,注释 与评论出错在所 难免。说错 之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教。

【经】“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存 亡之道,不 可不察也。”

【 释 】 孙 子 说 : 战 争 是 国 家 大 事 , 关 系 到 军 民 生 死 与 国 家 存 亡,因此不能不审慎考察。

【评】这说的是人 类简单常识,没 有多少信息含量 。然而奇怪 的是 ,许多国人似乎并 不具备这种起码 常识,对战争表 现出一种难 以置 信的轻狂态度,似 乎全然不知打仗 会死人,成千上 万地死人, 会毁 灭财产和资源,成 亿成亿地毁灭, 而这些灾难完全 可能落到自 己头 上。核战争更会使 得全民无噍类, 即使幸存者也要 受尽折磨, 终生 留下后遗症。无知 无畏的结果,便 是愤青们在网上 表现出来的 狂热 好战。爱国者们狂 热欢呼朱成虎将 军“让出西安以 东”的远大 理想 ,革命家们则热衷 于号召发动“全 民起义”。凡此 种种,似乎 都显 示了许多国人智能 上的惊人倒退, 以致连两千五百 多年前的古 人的水平都没有。

这种智能倒退不自今日始,自鸦片战争以来,它一 直是中国在 近现 代遭受的灾难的重 大原因。晚清自 林则徐以下,历 徐广缙、叶

(9)

传统文化批判

名 悲 , 当 至 张 佩 说 、 李 鸿 藻 、 倭 仁 、 徐 桐 等 清 流 们 , 不 问 百 姓 生 死, 不虑国家存亡,无 视列强相对于中 国在文化、制度 与器物的全 面 压 倒 优 势 , 不 思 改 革 自 强 , 却 一 味 在 毫 无 取 胜 可 能 的 情 况 下 主 战, 为国家民族连续招 来一系列灾难, 以八国联军入侵 为高峰。抗 战前 夕爱国愤青们重蹈 覆辙,在国家实 现统一与现代化 、完成战争 准备 前便贸然“逼蒋抗 日“,使得中华 民族遭到有史以 来空前惨痛 的牺牲。这些历史教训都该为后人沉痛记取。

【经】“故经之以 五事,校之以七 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 曰 天 , 三 曰 地 , 四 曰 将 , 五 曰 法 。 道 者 , 令 民 于 上 同 意 , 可 与 之 死, 可与之生,而不畏 危也。天者,阴 阳、寒暑、时制 也。地者, 高 下 , 远 近 、 险 易 、 广 狭 、 死 生 也 。 将 者 , 智 、 信 、 仁 、 勇 、 严 也 。 法 者 , 曲 制 、 官 道 、 主 用 也 。 凡 此 五 者 , 将 莫 不 闻 , 知 之 者 胜,不知之者不胜。“

【 释 】 所 以 , 必 须 考 虑 五 件 大 事 , 比 较 七 方 面 情 况 。 五 件 事 是: 道,天,地,将, 法。所谓道,是 说百姓和君王上 下一心,同 生 共 死 , 不 怕 危 难 。 所 谓 天 , 是 指 天 象 ( 阴 晴 昼 夜 ) 、 气 候 、 季 节。 所谓地,是指地势 的高低、远近、 险恶平坦、广阔 狭传、生地 死地 。所谓将,是看将 领是否足智多谋 、信赏必罚、宽 仁御下、作 战勇 敢、军令严明。所 谓法,是指军制 、组织、君主的 信任。这五 条将领都必须知道,知道就能胜利,不知道就不能胜利。

【评】这段论述暴 露了孙子不懂逻 辑思维,“五事 “把主观要 求和 客观条件混杂在一 起,把对君王和 将领的主观要求 与“天地“ 的客 观条件并列。其实 他应该把人力无 法改变的客观因 素与可以通 过主 观努力改变的因素 明确分开,说明 所谓“天地“是 己方对天时 地理 的把握与利用,把 “知天察地“当 成对统帅与将领 的要求,并

(10)

入“ 将道“的“智“中 ,并说明“经之 以五事“乃是考 察本国备战 水平的五项重大内容。

另一个错误将在后 文屡次见到,那 就是他不懂“必 要条件“与

“ 充 分 条 件 “ 之 别 , 因 而 说 出 “ 知 之 者 胜 , 不 知 之 者 不 胜 “ 的 话 来 。 其 实 “ 知 “ 是 “ 胜 “ 的 必 要 条 件 而 非 充 分 条 件 , 强 调 “ 知 五 事“的重要性是应该的,但不能说知此五事就能取胜。

尽管犯了这些逻辑 错误,孙子提出 的“五事“仍然 很重要。在 一定 程度上,苏军在苏 芬战争中蒙受的 惨痛损失,可以 看成是未能 在事前“经之以五事“造成的:

“ 道 “ : 芬 兰 进 行 的 是 反 侵 略 战 争 , 举 国 同 仇 敌 忾 , 上 下 一 心, 并得到了世界舆论 的广泛同情和支 援。苏联以大欺 小,为了领 土野 心,竟然背信弃义 地撕毁与芬兰缔 结的互不侵犯条 约。莫洛托 夫更与与里宾特洛甫于1939 年8月24日签订苏德密约,商定两国 共同 瓜分中欧,东波兰 、波罗的海沿岸 三国和芬兰归苏 联,德国则 取得 西波兰,备受国际 舆论谴责,在国 际上十分孤立。 因为斯大林 在大 清洗中滥杀境内的 芬兰共产党人, 就连芬兰境内的 社会主义者 们也投入了反侵略卫国战争。1939 年 12 月 1 日,斯大林成立了以 库西 宁为首的“芬兰人 民共和国“傀儡 政府,指望以此 煽动芬兰的 社会 主义者叛国,但毫 无效果,充分表 明了双方的人心 向背,以及 斯大林对此的错误估计。

“天“:1939年11月30日,苏联红军23个师共45万军队越 过芬 兰边界,打响了侵 略战争。因为该 战争在冬季进行 ,所以又称 冬季 战争。芬兰是年的 冬天非常寒冷, 是芬兰历史上最 寒冷的冬天 之一,气温在-40°C 以下。但侵略战争的策划者没有考虑到气象对 战争 的影响。斯大林不 信任原在苏芬边 界的驻军,怕他 们因与芬兰 人有 共同文化背景或亲 缘关系而同情芬 兰(芬兰在十月 革命前隶属

(11)

传统文化批判

沙俄 帝国),特地从南 方抽调部队参战 ,使他们在芬兰 的冰天雪地 中冻 死冻伤。苏军没有 使用防冻油料, 致使坦克与车辆 时常无法起 动,抛锚在冰天雪地中。

“地“:芬兰境内 遍布森林湖泊, 不利于大兵团作 战和坦克通 行, 却利于芬兰小股滑 雪部队神出鬼没 的突袭。但战争 的策划者们 却未 能考虑到这些特殊 地理因素,使得 大军行动迟缓, 反应迟钝, 成了 芬兰游击战士的狩 猎对象。苏联境 内只有一条铁路 通往苏芬边 境,铁路运输组织得非常混乱,战争物资大量积压。

“将“:其时苏军 刚刚被大清洗打 断了脊梁。高级 军官自图哈 切夫 斯基以下基本被清 洗,提上来替补 的都是不具备指 挥大部队作 战能力的低级军官。

“法“:斯大林对 幸存下来的将领 极不信任,恢复 了内战时期 的政 委监军制度。没有 政委副署,指挥 员就不能发出作 战命令。秘 密警 察可以随时逮捕、 囚禁甚至处决指 挥员。全军人心 惶惶,士气 低下 。空军仍在沿用一 次世界大战使用 的陈旧编队战术 ,飞行员训 练很 差。芬兰空军数量 虽远小于苏联空 军,但因与西方 密切交流, 采用 了新式编队战术, 飞行员训练严格 ,作战意志与技 能都远远高 于苏 军。总的来说,苏 军虽然庞大,但 “曲制、官道、 主用“无一 条合格。

因为这些原因,苏 军在战争初期伤 亡惨重而毫无进 展,不仅在 国际 上丢足了脸,更让 斯大林暴跳如雷 。当到后期更换 了主将,投 入绝 对优势兵力与火力 ,才突破了曼诺 海姆防线,但仍 未达到“解 放“ 芬兰的原定战略目 标,迫于国际压 力不得不同意停 火。虽然斯 大林在和约中抢走了芬兰的领土,但战争毕竟使得苏方损失约 32 万 人(48,000 人阵亡,27 万人失踪),芬兰方面却仅有 2 万 2 千多人

(12)

阵亡 。这丢脸的战果使 得希特勒对苏联 的军事实力充满 鄙视,让他 后来犯下了低估苏联实力的大错。

有趣的是,后来纳 粹入侵俄国也吃 到了苏联红军当 年在芬兰吃 的同 样苦头。不过这里 面除了主观失误 外,尚有无从控 制的偶然因 素。

偶然因素是突发事件推迟了入侵日期。希特勒原计划在 1941 年 5月入侵苏联,但5月27日南斯拉夫突然爆发政变,推翻了亲德政 权。 希特勒大发雷霆, 把政变看成是对 他个人尊严的冒 犯,当即召 集军 政要人,命令参谋 总长凯特尔和作 战部长约德尔推 迟入侵苏联 四 星 期 , 立 即 准 备 入 侵 南 斯 拉 夫 , 以 “ 无 情 的 严 厉 “ (merciless harshness)粉碎该国。于是入侵苏联便被推迟到了 6 月 22 日。

主观失误则是希特 勒中途改变了战 略目标。战争爆 发后,德军 分为 三个集团军,从北 面、中部、南面 三个方向入侵苏 联。兵力最 强的 中央集团军负责攻 占莫斯科,以给 苏联以致命打击 。在中央集 团军 势如破竹当捣莫斯 科时,希特勒却 对攻占莫斯科丧 失了兴趣, 他 觉 得 更 重 要 的 是 攻 占 苏 联 南 部 的 石 油 基 地 , 使 苏 联 丧 失 经 济 能 力, 在北面则该夺取列 宁格勒那个军火 生产基地,与芬 兰军队连接 在一 起(芬兰也向苏联 宣战,是德国的 盟国之一)。为 此,他下令 中央 集团军暂停前进, 将该集团军的坦 克部队调去支援 北方集团军 和南 方集团军。将领们 都坚决反对这改 变,认为莫斯科 不但是全国 首都 ,夺取它将对苏联 军民的士气造成 严重打击,而且 是军火生产 中心 以及交通运输通讯 中心,苏联一旦 失去该城就会陷 入瘫痪。德 军情 报也显示,斯大林 在莫斯科周围布 下了重兵,正是 围歼苏军的 大好 时机。然而希特勒 却认定他的元帅 们观念陈腐,不 懂经济在战 争中 的意义,坚持己见 。于是中央集团 军只好暂停前进 。此后他又 下命 令中央集团军分兵 一半南下,与南 部集团军合围基 辅,虽然基

(13)

传统文化批判

辅战役消灭了 70 万苏军,成了人类历史上战果最辉煌的围歼战,然 而攻占莫斯科的时机却错过了。

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迟至 10 月 3 日才开始,但等中央集 团军挺进到离莫斯科120公里的莫扎伊斯克防线(Mozhaisk defense line)时,已是十月中旬,秋末雨季已经降临。其时苏联基础设施仍

然 处 于 原 始 状 态 , 即 使 在 莫 斯 科 周 围 的 地 区 也 没 有 什 么 柏 油 公 路 网, 雨水使得土路成了 泥沼,德军陷于 泥地中动弹不得 。古德里安 建议 坦克部队扔下行动 迟缓的步兵,全 速挺进,奔袭空 城莫斯科, 又被 希特勒拒绝。等到 冬季来临,地面 终于冻硬之后, 德军却又遭 到了 俄罗斯严寒的无情 杀伤。德军统帅 部原计划在冬季 到来前即可 结束 战争,因此没有给 部队准备冬装和 其他过冬物资。 此时德国国 内 虽 然 紧 急 动 员 人 民 捐 赠 冬 装 , 并 组 织 了 运 输 , 但 德 军 挺 进 得 太 深, 补给线太长,苏联 境内交通设施又 太原始,致使冬 装和过冬设 备大 量积压在波兰,无 法运到前线。俄 国那年的冬天也 是历史上最 冷的一次,12月初的气温就突然降到零下20至50度,官兵穿着夏 装在冰天雪地中挣命,因冻伤冻死造成的减员远远超过战斗减员。 德军先锋在12 月初好不容易挣扎到莫斯科城外30 公里处时, 已 成 强 弩 之 末 。 此 时 斯 大 林 已 从 西 伯 利 亚 和 远 东 军 区 调 来 了 生 力 军。 即使如此,对能否 守住莫斯科,斯 大林仍然没有把 握,大部分 政府 机关都撤到了古比 雪夫。据朱可夫 回忆,斯大林还 要他以党员 的身份讲实话,告诉他能否守住莫斯科,可见情势之危急。12 月 5 日, 朱可夫指挥从西伯 利亚来的专门受 过冬季作战训练 的生力军发 动反攻,将德军逐回 100 至 250 公里。莫斯科终于得救了。

西方有的历史学家 认为,南斯拉夫 发生的意外事件 ,使得希特 勒推 迟入侵苏联一个月 ,对战局造成了 致命影响。如果 德军按原定 日期 入侵苏联,即使被 希特勒中途改变 计划耽误两个月 ,仍能在 9

(14)

月中 旬抵达莫扎伊斯克 防能,那时离秋 末雨季到来还有 一个月。德 军也就不会如后来那样陷在泥沼里动弹不得,仅在 120 公里之外的 莫斯 科弹指可下。而且 ,其时日本尚未 决定与美国开战 (正式决定 是在1941 年12月1日御前会议上作出的),斯大林要提防日本入 侵, 也就不敢把驻在西 伯利亚的重兵调 去保卫莫斯科, 该城必然陷 落 , 而 这 对 苏 联 政 治 、 军 事 、 经 济 、 士 气 上 的 打 击 将 是 难 以 估 量 的。

即使如此,如果不 是希特勒一度改 变主意,先是剥 夺中央集团 军的 坦克部队,后来又 令该集团军分兵 一半南下去参加 围歼基辅守 军, 耽误了将近一个月 的时间,莫斯科 也早就给攻下来 了。希特勒 或许 看到了经济在战争 中的作用,却没 有将俄国特殊的 天时地理因 素考虑在内。

天时和地理给德军带来的灾难还不仅此。苏军坦克 和运输车辆 使用 的都是防冻油料, 而德军使用的乃 是普通油料,因 此经常抛锚 或无 法启动。苏军坦克 的车身和履带都 比德军坦克的宽 ,不容易陷 入泥 地,特别适合在广 袤的俄罗斯平原 上作战。这些因 素都是德军 统帅 部没有考虑到的, 不仅在实战中给 德军造成了不必 要损失,而 且影响了战局。

【 经 】 “ 故 校 之 以 七 计 , 而 索 其 情 。 曰 : 主 孰 有 道 ? 将 孰 有 能? 天地孰得?法令孰 行?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赏罚 孰明?吾以 此知胜负矣。”

【释】因此,必须 从七个方面去比 较双方的情形, 判定哪边的 君主 有道,将领更有才 能,哪方占了天 时地利,法令通 行,兵力更 强大 ,士卒训练得更好 ,赏罚更严明。 从这些情况来判 断就可以知 道谁胜谁败了。

(15)

传统文化批判

【 评 】 这 进 一 步 暴 露 了 孙 子 思 维 的 模 糊 混 乱 。 前 面 说 的 “ 五 事” ,实际上是对己方 君王和将领的要 求,亦即取胜必 须具备的主 观条 件,而这儿说的“ 七计”则是战前 对双方主客观条 件的综合比 较, 其中自然也包括己 方的主观条件亦 即“五事”在内 。但孙子没 有意 识到并讲明“五事 ”与“七计”的 着眼点不同,因 而人为造成 了混 乱,使得读者无法 明白“七计”中 重复出现的“道 、天、地、 将、 法”与“五事”有 何区别。其实“ 五事”中的“天 地”指的应 该是 将领是否掌握并利 用天时地利,而 “七计”中的“ 天地”则是 客观条件。

第二个问题是“七 计”的分类十分 混乱。“赏罚分 明”不应单 独列 出,而应归在“将 ”的主观条件中 ,实际上,孙子 对“五事” 中的 “将道”的界定已 经涵盖了它。类 似地,作为主观 条件,“士 卒熟 练”应该计入“五 事”中,而“兵 众孰强”则应该 专指兵力的 数量而非质量,在“七事”中应作为客观条件列出。

因此,若孙子会使 用逻辑进行清晰 思维,就该将“ 五事”改为

“ 有 道 、 将 能 、 兵 精 、 法 行 ” , 在 “ 将 道 ” 中 加 入 “ 知 天 地 ” 一 条, 作为取胜的主观条 件给出,而“七 计”则改为“主 孰有道,将 孰有 能,兵卒孰练,法 令孰行,天地孰 得,兵力孰众” ,前四项是 比较 双方的主观条件, 后两项则是比较 客观条件。此外 孙子更应强 调指 出,君王和将领在 战前和战争中, 必须时时牢记对 自己有利和 不利 的主客观条件,充 分发挥自己的优 势,避免被敌人 利用自己的 劣势。可惜他居然没有说这点。

除了逻辑上的混乱 外,孙子的思路 还不够严密,忽 略了三个重 大问题。

(16)

第一个问题是,除 了模糊的“兵众 孰强”(似乎兼 指战斗力与 数量 )一项外,“七计 ”中竟然忽略了 交战双方人力物 力资源的比 较,使得战前谋划完全脱离了物质基础。

第二个问题是,即 使按他的教导, 在战前比较了“ 七计”,那 也未 必能知道是否可以 开战,胜算几何 ,因为听他那意 思,似乎这

“七 计”我方必须条条 都占优势。然而 实际上最常遇到 的情况还是 双方 互有优劣。总不能 指望条条好事都 让己方占全吧? 如果在考察 了 “ 七 计 ” 后 , 发 现 有 的 咱 们 占 优 势 , 有 的 居 劣 势 , 那 又 该 怎 么 办? 这仗到底是打还是 不打?可惜孙子 恰恰忘了这最常 见的情况, 于是他这儿的教导便失去了指导意义。

忽略了人力物力资 源的比较,使得 这个问题变得更 加突出。例 如若 将鲁国与齐国按上 述“七计”的各 项指标作比较, 如果鲁国一 方主 更有道,将更有能 ,更得天时地利 ,法令更严明, 士卒更训练 有素 ,赏罚更严明,只 是兵力不如齐国 雄厚,如果就此 得出鲁国能 战胜齐国的结论来,那就未免谬以万里。

第三个问题是,这 七个方面的因素 是具有同等份量 ,还是有主 有次 ,某些因素更重要 ,如孟子说的那 样,“天时不如 地利,地利 不 如 人 和 ” ? 又 如 “ 道 ” 是 “ 七 计 ” 之 首 , 用 现 代 话 语 来 说 就 是

“战 争的正义性”,它 是不是所谓“决 定性因素”,如 孟子说的那 样“ 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只要是正 义一方就必然获 胜?孙子完 全忽略了这个重要问题。

当然,即使是现代 人,也难以对第 三个问题作出明 确回答,因 此未 便苛责前贤。但这 仍然不能否定它 使得孙子的教导 缺乏可操作 性,难免流为空文。

即使是以古代的标 准来看,孙子也 忽略了国家强制 性动员战争 潜力 的重大作用,在这 点上,他的眼光 远不如在他之前 的管仲与在

(17)

传统文化批判

他之 后的商鞅。管仲最 先提出必须由国 家控制民间财富 ,藉此实现 国家对人民的控制:

“利出一孔者,其 国无敌;出二孔 者,其兵半屈; 出三孔者, 不可 以举兵;出四孔者 ,其国必亡。先 王知其然,故塞 民之羡,隘 其利 途,故予之在君, 夺之在君,贫之 在君,富之在君 。故民之戴 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

他更发明了保甲制 度,首次建立了 国家对百姓的人 身控制。这 种原 始的军国主义使得 齐国能充分动员 民力,在短期内 便称霸于诸 侯。

商鞅则建立了户籍 制,发明了连坐 法,将它们与保 甲制度结合 起来 ,辅以严峻的法令 ,奖励耕战,奠 定了秦王国的原 始军事极权 制度 ,由此获得的“软 实力”就是它最 终胜出的基本原 因。秦国之 所以 最终能扫灭六国, 并不是因为“得 道”,也不是因 为占了天时 地利 ,更不是因为七国 人民盼望统一, 而是因为它具有 更大的战争 动员能力。

从现代战争的角度 来看,战前作双 方实力对比时, 考虑的项目 要孙 子在此给出的多得 多。首先要比较 的是双方的“硬 实力”,包 括工 业生产力,科技发 达程度,资源( 特别是战争资源 )的储量与 开发 能力,交通运输能 力,军队的武器 装备、通讯、后 勤等先进程 度, 这些指标可以作量 化比较,也是一 般人最容易看见 的东西(我 大 清 的 绝 大 多 数 读 书 人 以 及 二 战 时 期 的 日 本 军 阀 除 外 ) , 其 次 是

“软 实力”,包括国家 战争动员能力, 对军队和人民的 控制程度, 军 民 的 战 斗 意 志 和 信 心 , 战 略 战 术 的 军 事 理 论 研 究 水 平 与 普 及 程 度, 军队的组织、训练 、纪律,军官的 心理素质、指挥 能力与士兵 的 战 斗 技 能 等 等 。 最 后 才 是 最 高 统 帅 的 心 理 素 质 、 才 能 等 主 观 因 素。

(18)

作为具有常识的国 务家,斯大林充 分看到了硬实力 的作用。我 记得 他在《卫国战争演 讲集》中曾说, 现代战争的胜负 取决于参战 国的 工业生产力对比, 因为盟国的生产 力总和大于轴心 国,因此盟 国的 最后胜利是必然的 。正是因为看到 了发达的重工业 是军事实力 的基 础,斯大林才不惜 一切代价强制实 行了国家工业化 ,并“优先 发展重工业”,其实也就是优先发展军火工业及其上游产业。

这当然不免所谓“ 机械唯物论”, 但确有道理。硬 实力的欠缺 并不 能靠“精神原子弹 ”来弥补。太平 洋战争的结局就 是最好的证 明。 论“一不怕苦,二 不怕死”,美国 兵恐怕不是皇军 的对手。然 而皇 军与“美国少爷兵 ”拼搏的结果, 却是南洋诸岛上 一个又一个 师团 的“全员玉碎”, 那还是老美把主 要战争努力放在 欧洲战区, 只用 了少于一半的国力 。因此,如果斯 大林没有强制实 行国家工业 化, 要战胜德国是不可 能的。即使具备 了相当的工业实 力,没有美 国“ 租借法案”提供的 巨额物质援助, 苏联仍然不可能 打败德国, 这一点连朱可夫都承认了。

当然,软实力的重 要性也不能忽略 。这里面我看最 重要的还是 动员 能力。在这方面, 极权国家似乎具 有优势。例如苏 德战争爆发 后 三 个多 月, 苏方 就 有 两 百 万官 兵被 俘, 18,000 辆 坦 克 被击 毁, 14,500 架飞机被击落。战争头半年,被打死和被俘的苏军官兵竟然 高达 6百多万人。按理 说整个军队都不 存在了,没有哪 个文明国家 在受到如此毁灭性的打击后还能坚持下去。

但当德军逼近莫斯 科时,苏军最高 统帅部竟然就已 迅速重建了 12个军的部队,布防在距莫斯科 120公里的莫扎伊斯克防能。当苏 联派 驻日本的间谍佐尔 格汇报了日军无 意侵苏之后,斯 大林又撤回 了驻防西伯利亚的生力军,使得苏军战略预备队在 12 月初就竟然高 达 58 个师之多,而这就是朱可夫在莫斯科战役中用以发起反攻的基

(19)

传统文化批判

本力 量。由此可见极权 政体强制动员全 国资源的潜力有 多强大。据 西方 学者统计,在整 个战争期间,苏 联的征兵率是每月 平均 50 万 人。 斯大林之所以能在 红军被基本摧毁 后还能迅速重建 如此庞大的 军队 ,乃是因为他根本 不管百姓死活, 不计伤亡,毫不 犹豫地把从 未受 过训练的新兵投入 战场,这据说就 是斯大林的爱将 符拉索夫在 被俘后叛变,成立“俄国解放运动组织”的原因之一。

极权制度的动员能 力并不限于强行 征召百姓入伍、 不加任何训 练便 把他们赶上战场, 也不限于普遍使 用格伯乌作督战 队,无情射 杀胆 敢后退的士兵,或 是使用“惩罚营 ”去完成最危险 的任务,包 括用 活人去趟地雷等等 ,同样在于它无 情驱使全民投入 战争努力。 在战 争爆发后,由贝利 亚指挥的格伯乌 负责,将苏联在 欧洲的工厂 在短 期内悉数搬迁到了 大后方。一到指 定地点后立即安 装机器,恢 复生 产,参与战争努力 。其工程规模之 浩大,中断生产 时间之短, 在人 类历史上并无二例 ,完全可以称为 奇迹。这在实行 其他制度的 国家根本就是不可思议的。

我党在国共较量中 胜出,我看与我 党拥有类似的“ 举国体制” 优 势 分 不 开 。 用 现 代 术 语 说 , 我 党 打 的 是 “ 总 体 战 ” (total war),靠党组织将治下每个子民都编入组织网络,加以严密控制,

使 得 全 部 人 力 与 物 力 都 被 动 员 起 来 投 入 战 争 , 形 成 势 不 可 挡 的 合 力。 而国府则根本控制 不了百姓,彻底 缺乏这种动员能 力,只能指 望以 单纯的军事行动战 胜对方。这就是 邓小平说的“淮 海战役的胜 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反映出来的动员能力优势。

民主国家虽然不可 能实行极权国家 的强制性人力物 力动员,但 它比 极权国家更能动员 并高效使用军民 的智能资源。这 表现在三个 方面:

(20)

首先是民主制度提 供的改错机制, 使得政府能及时 发现并改正 错误 的决策,撤换不称 职的统帅,不会 出现极权国家常 见的因最高 统帅 刚愎自用而造成的 巨大灾难(例如 斯大林在战前和 战争初期拒 绝听 取将领们的劝告, 致使红军遭受到 毁灭性打击以及 希特勒后期 的偏 执狂加速了第三帝 国的毁灭)。在 中国介入韩战后 ,麦克阿瑟 因为 骄傲自满并缺乏“ 有限战争”的新 概念,犯了一系 列错误,最 后竟 断言除非使用核武 器轰炸中国,或 是沿鸭绿江施放 核废料阻断 中国 的渗透,否则就不 能扳回战局,打 赢战争。三军总 司令杜鲁门 果断 地撤了他的职,以 李奇微代之,很 快就扭转了败局 ,这就是民 主制度及时改错的范例。

其次是民主国家奉 行的自由生活方 式,使得军人富 于主动进取 与首 创精神,并不是极 权国家那些只知 等待上级指令的 机器人。美 国人 的这一优势在二战 期间的太平洋战 场上得到了长足 发挥:飞行 家林 白的技术革新建议 极大地提高了军 机的续航能力; 杜里托尔中 校(Lieutenant Colonel James Doolittle)想出了将陆基中型轰炸机B- 25 放在航空母舰上,靠航空母舰全速迎风前进来弥补起飞甲板不够

长的缺陷,将舰队开到日本附近,再让B-25迎风起飞,轰炸东京后 在中 国降落的主意,并 成功付诸实施, 在珍珠港事变后 美军遭受到 一 系 列 挫 败 之 际 成 功 地 空 袭 了 日 本 , 极 大 地 鼓 舞 了 美 国 军 民 的 士 气; 在中途岛战役之前 ,海军上将尼米 兹违反了许多海 军条例,下 令紧 急抢修在珊瑚海海 战受了重伤、按 常规需要修理几 个月的约克 镇号航母,使得它在 72 小时后便奇迹般地随第17特混舰队参加了 中途 岛海战,在途中还 一边航行一边紧 急抢修,致使日 军误判美军 只能 派遣企业号及大黄 蜂号两艘航母迎 战日方四艘航母 ,犯了轻敌 的错误 ;在菲律宾海海战中 ,米切尔海军中将 (Vice Admiral Marc A.Mitscher) 在 发 现日 军 舰 队 后, 不顾 天 时 已晚 ,距离 较 远, 仍 然

(21)

传统文化批判

果断 决定让航母上的战 机全部起飞,前 去轰炸。当战机 完成任务返 航时 ,夜幕已经降临, 他违反了保密常 规,下令航空母 舰打开所有 的照 明灯,使得返航飞 机得以平安降落 。这种勇于进取 、充分发挥 自己 的聪明才智的主动 首创精神,根本 就不可能在极权 国家的军人 中看到。

第三是民主国家具 有尊重知识和知 识分子、实行学 者治国的传 统, 即使是在和平时期 也由学者专家们 组成智库,研究 政治和军事 战略 。在战时就更是广 集人材,让专家 、学者、教授们 参加军事、 政治 、外交情报的搜集 、侦破、研究和 处理工作,让经 济学家和资 本家 参与战时经济的管 理,使得各个领 域里的精英的聪 明才智都能 充分 发挥起来,投入战 争。这方面的例 子举不胜举。而 极权国家常 因统 治者对知识分子怀 有根深蒂固的猜 疑,以及权力压 制个人才能 的主动发挥,不可能有效动员并利用高级知识分子们的智能。

第二个主要的软实 力是军事科学研 究水平与普及程 度。现代战 争是 涉及多门技术的综 合学科,战略战 术随科学技术的 迅猛发展而 日新 月异。新式武器或 技术的出现,常 能从根本上改变 战争方式, 谁能 随着新武器的问世 ,预见到未来战 争的新方式,谁 就能在未来 的战争中占上风。

例如坦克是英国人 在一次大战中发 明的。它的设计 有着很明确 的针 对性,那就是掩护 步兵突破堑壕, 以打破堑壕战造 成的长期僵 持状 态。在战争结束后 ,英军和法军墨 守成规,其战略 指导思想还 是原 来那一套,准备在 未来战争中重演 堑壕战,法国人 还为此花费 巨资 ,修筑了据说是攻 不破的马奇诺防 线。虽然英法两 国都制造了 大量 的坦克,但都把坦 克分到步兵部队 里,实际上是把 它当成防御 武器来使用。

(22)

但一位英国军事学家福勒(Major General John Frederick Charles Fuller)却看到了坦克集装甲、火力、速度于一身,兼备进攻与防守

能力,乃是未来战争中的决定性武器,因此早在 1918 年便提出组建 机 械 化 军 队 的 主 张 。 在 20 年 代 中 , 他 与 部 下 哈 特 (B.H. Liddell Hart)合 作,发展出 了机械化 战争的新 理论。该理 论主张以机 械化

军团 突破敌军防线插入 纵深,向侧翼迂 回,包抄并歼灭 被扔在后面 的 敌 军 。 这 理 论 为 他 本 国 的 军 人 们 忽 略 , 却 引 起 了 德 国 军 人 的 重 视 。 古 德 里 安 等 人 通 过 实 验 , 发 展 完 善 出 了 所 谓 “ 闪 电 战 ” 的 理 论, 那就是将坦克与步 兵分开来,编成 坦克集团军集中 使用,配以 俯冲 轰炸机,形成势不 可挡的打击矛头 ,集中打击敌军 防线的薄弱 点, 撕开突破口后迅速 向纵深插入,后 面紧跟着摩托化 步兵,在敌 后大 纵深迂回,包抄歼 灭敌军。这套战 术首先在波兰战 场上作了实 战 实 验 , 在 法 国 战 场 上 则 得 到 了 完 美 的 发 挥 。 德 军 从 阿 登 森 林 冲 出, 几周后就打到英吉 利海峡,迫使法 军投降,英军从 敦刻尔克狼 狈逃 回本国。其实无论 是坦克总数,还 是火力和装甲, 德军都不如 英法 联军。他们以弱胜 强的秘诀,全在 于使用了能最大 限度发挥坦 克威力的新战术。

又如航空母舰的问 世一劳永逸地结 束了经典海战方 式。在此之 前, 海战就是比军舰的 装甲、火力与速 度。击沉军舰总 是靠军舰来 完成 的。制海权只能靠 庞大的战列舰与 巡洋舰的大炮来 取得。一战 期间 ,飞机开始以较大 的规模进入战争 舞台。战后美军 曾研究能否 用飞 机击沉军舰,为此 组织了一次实验 ,未能得出明确 结论。参观 这次 演习的人中,有位 日本使馆武官山 本五十六,他得 出的结论却 是,未来的制海权也就是制空权,航空母舰代表着未来。

奇袭珍珠港就是这 一战略思想的发 硎新试。在此之 前,英国海 军虽 然也用航空母舰上 起飞的飞机轰炸 过意大利的军舰 ,但规模较

(23)

传统文化批判

小, 战绩也不突出,未 能引起注意。珍 珠港则是新式海 战的大规模 实施 ,其战果全球为之 侧目。可笑的是 ,在此之后,英 国人还在没 有空 中掩护的情况下, 派战列舰威尔士 亲王号以及战列 巡洋舰反击 号出 海,指望以此去震 慑日本人,结果 让人家的飞机几 分钟就炸沉 了。此后英国政府才赶紧给造船厂下航空母舰的订单。

中途岛海战乃是新 式海战的大规模 演示。在该战役 中,双方舰 队 相 距 数 百 公 里 , 发 现 对 方 全 靠 飞 机 侦 察 , 击 沉 对 方 舰 艇 全 靠 飞 机, 再不是经典海战的 面对面炮战了。 它的战果更加凸 显了航空母 舰的 重要性。在珍珠港 事变之后,美国 太平洋舰队的常 规舰只损失 殆尽 ,只有四艘航空母 舰侥幸逃过了劫 难,此后又在海 战中损失了 一艘 ,然而就凭这三艘 航空母舰(其中 约克镇号还是严 重受创后紧 急修 复的),美军就能 大败占压倒优势 的日本联合舰队 。而日本舰 队虽 然拥有大量的常规 舰只(包括全世 界最大的两艘战 列舰),却 因在 该役中损失了四艘 航空母舰失去了 海战主动权,就 此走上了下 坡路。

有趣的是,尽管偷 袭珍珠港证明了 航空母舰在现代 海战中的威 力, 日本海军军令部( 相对于陆军的参 谋总部)和联合 舰队的大多 数人 仍然无法摆脱日俄 战争中全歼俄国 舰队的经典海战 模式,据日 本人 战后自己作的分析 ,占据海军中枢 部门的人都是大 炮战术和鱼 雷专 家,拒绝承认海战 的中心是航空, 因此仍然把战列 舰当成舰队 主力 使用,却把航空母 舰当成辅助的机 动力量。在中途 岛战役中, 南云 率领的四艘航母舰 队作为先头部队 ,而山本坐镇的 旗舰“大和 号”(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则率领 7 艘战列舰、3 艘巡洋舰 和 21 艘驱逐舰作为庞大的主力部队,威风凛凛地跟在 500 公里之 后。 等到决战开始后, 日军的航母很快 就被美机炸沉了 ,后面的主 力部 队即使全速前进 也要 10 多小时才能 赶到。而且, 即使赶到现

(24)

场, 在失去人空中掩护 后也不过是美军 飞机狂轰滥炸的 目标,于是 山本只好灰溜溜地回家,整个主力部队在战役中连一炮都没能放。 反 倒 是 在 珍 珠 港 吃 人 大 亏 的 老 美 立 即 就 认 识 到 人 航 母 的 重 要 性, 从此将它们当成主 力使用,为此设 计出人崭新的海 战阵法,即 以航 母为中心,周围配 置大量的巡洋舰 与驱逐舰,如群 星捧月一般 将航 母团团围住。适机 要想轰炸航母, 先得通过周围护 卫舰只组成 的防空火网。对方的潜艇要想袭击就更不用说人。1943 年后美军更 将舰载机换成先进的格鲁曼 F6F 型,形成坚强的防空系统保卫航空 母舰 。中途岛战役日方 的失败,固然是 因为中人美军埋 伏,但和日 军作 战思想陈旧,未重 视对航母的重点 拱卫分不开。直 到最后日本 人都 没有改正这一错误 。菲律宾海海战 中,日军第一机 动舰队竟有 两艘 大型航母被美军潜 艇发射的鱼雷击 沉,其中一艘是 舰队司令小 泽治三郎中将的旗舰,说明日军对航母的防卫之薄弱。

以上战例都充分显 示,光是制造出 新式武器来还不 够,还必须 看到 它在未来战争中的 潜力,设计出新 的战略战术来充 分发挥其潜 力。这在我看来乃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

许多人的一个普遍 错觉,就是统帅 的才能决定人战 争的结局。 这 在 古 代 或 落 后 国 家 或 许 如 此 。 没 有 亚 历 山 大 就 不 会 有 马 其 顿 帝 国; 没有成吉思汗不会 有蒙古大帝国; 没有拿破仑也就 不会有拿破 仑帝 国。但一次世界大 战乃是人类战争 史的转折点,自 此之后,强 国 之 间 的 战 争 就 若 成 人 总 体 战 (total war) , 成 人 综 合 实 力 的 比 较。 统帅的主观素质只 不过是软实力的 一种,只能在总 体实力的框 架 内 起 作 用 。 似 乎 可 以 说 , 科 技 越 发 达 , 统 帅 的 个 人 作 用 也 就 越 小,自总体战问世后,“英雄造时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人。 当然这不是说统帅 就毫无作用。相 反,若交战双方 社会制度相 似, 综合实力大致相当 ,统帅的主观素 质(包括心理素 质、性格、

(25)

传统文化批判

才能 等等)就能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成败 。就是基于这一 考虑,我才 在旧 作中指出,苏德战 争在某种程度上 可以看成是斯大 林和希特勒 的个人搏斗,苏联的胜利可以看成是斯大林对希特勒的个人胜利。 论军事才能,斯大 林和希特勒半斤 八两,都是外行 ,虽然都在 名义 上担任最高统帅, 但战役都是将领 们组织指挥的。 在两人的较 量中 ,真正起作用的是 性格、意志和其 他心理素质的歧 异决定的优 劣。

先看意志与心理承 受力。在战争爆 发前,斯大林囿 于一次世界 大战 经验,认定德国将 避免重蹈一战中 两线作战的覆辙 ,在西线战 事 结 束 以 前 不 会 进 攻 苏 联 , 因 此 拒 绝 相 信 德 国 行 将 入 侵 苏 联 的 情 报。 战争爆发完全出乎 他的意料,随之 而来是兵败如山 倒。这对他 是个 难以承受的突如其 来的心理打击, 他一度魂飞胆落 ,彻底丧失 斗志 和胜利信心,曾对 政治局委员们慨 叹,列宁开创的 一切被他们 旦夕 间就糟蹋人,一度 躲在别墅里消沉 无为,拒绝指挥 。哪怕是在 他因 政治局委员们的苦 苦央求出来重担 领导责任后,他 仍然缺乏信 心。 在基辅失守后曾试 图通过第三国与 德国秘密媾和, 重施列宁签 订布列斯特和约的故技。只是希特勒对此毫无兴趣才作罢。

但他毕竟还是克服 人这一过性神经 崩溃,逐渐恢复 人斗志与自 信, 虽然还是不敢在公 开文告上签名, 但毕竟敢用“最 高统帅”的 名义 发布公告和命令人 (西方学者注意 到,直到战局稳 定下来后, 最 高 统 帅 部 发 布 的 文 告 上 才 出 现 “ 斯 大 林 ” 的 名 字 ) 。 更 重 要 的 是, 他很快就恢复人布 尔什维克钢铁般 的意志与冷酷。 在战争爆发 后两个月,他就下人臭名昭著的 270 号命令,将所有的战俘谴责为

“祖 国的叛徒”,以无 情惩罚震慑动摇 者们。在他听到 德军使用俄 国人 质作肉盾逼近列宁 格勒时,他严令 守军无情射杀人 质。当德军 逼近 莫斯科,城内出现 恐慌,居民争相 奔逃出城时,他 命令格伯乌

(26)

部队封锁道路,无情射杀想逃出危城的百姓。1942 年德军在南线突 破苏 军防线大举南下时 ,他又下令“决 不许再退一步” 。如果没有 这种冷酷无情的铁腕统治,很难设想苏联能挺下去而不彻底崩溃。 再看善于克制并完 善自己的心理能 力。他和希特勒 一样,都是 军事 外行,都喜欢以外 行领导内行,胡 乱干涉将领们的 决定。他笃 信的 军事教条就是进攻 ,认为撤退就是 失败,因而在战 争早期严禁 行将 陷入重围的部队后 撤,甚至异想天 开地命令他们反 攻,导致红 军被 大规模围歼。但他 毕竟具有吸取教 训、避免重犯类 似错误的智 能, 在后期能克制住自 己急于求成的心 态,放手让朱可 夫、华西列 夫斯 基等内行去计划组 织战役。在库尔 斯克会战前,苏 军已经得知 德军 的行动计划,但他 仍然听从人朱可 夫的建议,先作 防御,待德 军攻 势衰竭后再投入反 攻。作为名义上 的最高统帅,他 对战争的最 大贡 献,还是作为能干 的组织者,将全 国的人力物力组 织为总体战 争努力,而这是希特勒从未做到的。

最后看灵活应若能 力。斯大林的又 一个主观素质优 势,是他是 个天 生的机会主义者与 实用主义者,知 道什么时候该扔 掉意识形态 束缚 。在第一次战争演 说中,他就扔掉 人官方宣传的陈 词滥调,历 数俄 国历史上所有的政 治军事伟人与文 化名人,以此唤 起俄罗斯民 族的 自豪感,诉诸俄国 人的民族主义。 他将苏德战争命 名为“伟大 的爱国 战争”(Great Patriotic War,通译 “卫国战争”) ,而 俄国 抗 击 拿 破 仑 入 侵 的 战 争 在 历 史 上 称 为 “ 爱 国 战 争 ” (Patriotic War)。 光这命名 都足可看 出他为唤 起俄国人 的民族自豪 感必胜 信

念花 的心机。在整个战 争期间,官方宣 传都以民族主义 为基调,完 全不 顾马克思主义原教 旨与民族主义不 相容。他还批准 教堂重新活 动, 为苏联赢得战争祈 福。他甚至能压 下反犹情结,把 苏联犹太人

(27)

传统文化批判

的头 面人物从监牢里放 出来,成立人个 由党在幕后操控 的犹太人组 织,去争取美国犹太人的援助。

这些主观素质优势 ,希特勒一条都 不具备。他当然 残酷无情, 不过 那主要是对异族犹 太人的,对本族 还未残酷到以斯 大林那些铁 血手 段挽回败局。他心 理素质似乎要比 斯大林脆弱得多 ,毫无面对 失败 的能力,遑论接受 失败,只能赢, 不能输,彻底缺 乏冷静扭转 败局 需要的心理素质, 待遭受到难以逆 转的失败时,便 以逃避现实 的病 态幻想作为解决危 机的手段。连罗 斯福的死讯都能 引起他绝处 逢生 的狂喜,说明他脱 离现实已经到人 何等地步。直到 苏军发动人 柏林 战役,他还在绝望 地呼叫那些早已 不复存在的部队 ,拒绝相信 它们 已被歼灭。当他终 于不得不接受现 实时,能作出的 应对就是自 杀。

他也缺乏斯大林那 种吸取教训、避 免重蹈覆辙的智 能,刚愎自 用, 坚持外行领导内行 ,不准德军后退 一步,以致困在 斯大林格勒 的守 军被全歼,战争由 此转入败局。越 是到后期这毛病 也就越走火 入 魔 , 到 最 后 几 乎 所 有 能 干 的 元 帅 都 因 意 见 与 他 相 左 而 被 他 撤 人 职,只剩下几个惟命是从的马屁精。

他更缺乏斯大林的 灵活性。当德军 最初攻入乌克兰 时,当地人 民把 德军当成解放者欢 迎,在苏联新征 服的各国(东波 兰、波罗的 海三 国)内,民族解放 运动风起云涌, 声势浩大。此时 希特勒只要 装 出 解 放 者 的 模 样 来 , 用 平 等 友 好 的 态 度 对 待 欢 迎 他 们 的 苏 联 人 民, 宣布恢复私有制, 废除集体农庄, 则苏维埃政权立 时崩溃。但 他坚 信“种族优越”的 鬼话,把斯拉夫 人看成是“亚人 类”,只想 把他 们赶到乌拉尔山以 东的“亚洲猪圈 ”去,因此采取 人无情的掠 夺政 策,接管人为人民 痛恨的集体农庄 ,通过它来无情 掠夺谷物运

(28)

回德 国,导致乌克兰发 生饥荒。他甚至 还镇压苏联境内 的民族解放 战争,最后使得自己成人苏联人民的公适。

因为时代限制,这些问题都处于孙子的视野之外, 这倒不能苛 责前 人。值得注意的是 ,压根儿否认软 硬实力存在的晚 清清流不必 说, 就连现代国人对这 些问题的认识仍 然不是很清楚。 普遍存在着 两种 相反倾向,一种是 “机械唯物论” ,如晚期洋务派 一般,只看 到武 器装备之类的器物 ,以为建成一支 炮大甲厚的北洋 水师便能称 雄 东 亚 , 丝 毫 看 不 见 软 实 力 。 一 种 却 是 “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 , 亦 即

“唯 谋略论”或“唯士 气论”,或认为 只要有个诸葛亮 便能百战百 胜, 或如张老胡子作霖 一般,认为打仗 就只需要不怕死 。就连海外 网络 作家马悲鸣与林思 云,也竟然提出 或认同“评价一 支军队有两 个标 准,装备好和不怕 死”。看来要纠 正“高聚焦隧道 眼”国症, 还有待于民智在未来的大幅度提升。

【 经 】 “ 将 听 吾 计 , 用 之 必 胜 , 留 之 ; 将 不 听 吾 计 , 用 之 必 败 , 去 之 。 计 利 以 听 , 乃 为 之 势 , 以 佐 其 外 。 势 者 , 因 利 而 制 权 也。”

【释】将领若听从 我的计策,用人 必胜,那么就留 用他;若不 听 从 , 用 人 必 败 , 那 就 罢 免 他 。 使 将 领 听 从 的 办 法 是 让 他 知 道 利 害, 此外还要造成一种 “势”来起到辅 助作用。所谓“ 势”就是以 利引诱而随机权若。

【评】上面说的是 必须考察的取胜 诸条件,这儿却 突然跳到将 领的 任免与驾驭。这种 写作风格为诸子 百家共有,凸显 人他们不知 道怎 么组织自己的思想 ,再把它井井有 条地逐一表达出 来。此所以 我要 多次说,如果不是 鬼子打进来,咱 们就连本教科书 都编写不出 来。

(29)

传统文化批判

就 一 句 话 就 是 废 话 。 若 将 领 竟 敢 不 服 从 军 令 , 这 还 叫 什 么 军 队? 还打什么仗?临阵 换将乃兵家大忌 ,若临战还出现 将领不服从 参谋 总部制定的战役计 划,西方的规矩 是军法审判,因 此绝对不会 发生 这种怪事。若真能 发生,则说明这 种军队根本不能 打仗,那仗 不打 也罢。否则若换个 听话的将领上去 ,他丝毫不熟悉 部队,还有 希望 打赢么?(孙子在 前面的“将道” 中忘记指出,将 领必须熟悉 下属 各部的战斗力,这 才能量才录用, 在不同场合使用 战斗力不同 的部队)

这儿把将领听话当 成取胜的充分必 要条件,把“听 话”当成统 帅挑 选将领的唯一标准 ,我认为比较荒 唐。服从命令是 军人天职, 一切 行动听指挥是取得 战争胜利的必要 条件,这个原则 古今中外都 成立 ,但它不是取胜的 充分条件,“将 听吾计,用之必 胜”不能成 立。 他似乎习惯于直线 思维,动不动就 “必胜”或“必 败”,连个

“不 胜不败”的中间状 态都没有,其实 天下哪有“听我 的计策就能 必胜”的事?

而 且 , 孙 子 完 全 没 看 到 , 优 秀 的 将 领 必 须 在 服 从 命 令 的 前 提 下 , 具 有 当 机 立 断 的 心 理 智 力 素 质 与 主 动 进 取 精 神 , 不 能 是 机 器 人。 战场瞬息万变,未 知因素极多,一 般很难有事前的 计划如意展 开的 好事。古代通讯手 段极端原始,缺 乏战地瞬时交流 的条件,要 求将 领忠实呆板执行自 己的预定计划多 半只会惨败。因 此只能让将 领领 会自己的战役意图 ,给个大致命令 ,至于具体怎么 执行,只能 让他 们相机行事,哪能 如《三国演义》 上的诸葛孔明似 的,事前详 细规 定听见三声号炮就 从埋伏地杀出? 据说蒋介石给部 队下的命令 非常 详细,甚至规定宿 营地在何处,警 戒线放到哪里, 大概就是因 为看多了《孙子兵法》,这才给坑到台湾去了。

(30)

这“势”乃是古代兵家最爱使用的一个模糊概念集 合,带上了 许多 神秘色彩。这玩意 的确不是什么实 体,没有物质外 壳,但确实 存在 。它有多方面的涵 义,下文还要详 细阐明,此处所 说的意思只 限于 统帅如何驾驭部将 ,也就是造成一 种令部将不得不 服从自己的 客观 形势。将士不服从 指挥一直是旧军 队的一个严重问 题。孙子因 而在本书中花了许多篇幅讨论这个问题。

【经】“兵者,诡 道也。故能而示 之不能,用而示 之不用,近 而示 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 而取之,实而备 之,强而避 之, 怒而挠之,卑而骄 之,佚而劳之, 亲而离之,攻其 无备,出其 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释】用兵乃是欺 骗对方的诡道, 所以自己能做到 的事要让对 方以 为自己做不到,要 用兵时故意让对 方以为自己不会 行动,要攻 近处 装成是打远处,打 远处装成打近处 。对方贪小利就 以此去引诱 之, 混乱就趁机攻击之 。实力强大就防 备之,打不过就 逃避之,冲 动易 怒就烦扰之,谨慎 就骄纵之,舒适 就劳累之,团结 就离间之, 在对 方意料不到的时候 进攻敌人不防备 的地方。这些取 胜之道必须 严加保密,不能泄露出去。

【评】此段乃本书 的精华论述之一 ,是古今中外兵 家通则,放 之四 海而皆准,至今还 在使用,也为众 多业余爱好者们 耳熟能详,

“出 其不意,攻其不备 ”甚至成了家喻 户晓的成语,但 似乎不能说 是孙 子的发明。汉尼拔 之所以要翻越阿 尔卑斯山攻入罗 马,就是为 了“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咱们东爱国 ,似乎也不能说 他看了《孙 子兵 法》后才知道这么 做。在海湾战争 中,施瓦茨科普 夫“示形于 东” ,骗得萨达姆以为 联军的主攻方向 是科威特,把主 力全部署在

(31)

传统文化批判

那一 线。不料联军大举 越过沙特边境, 包围了困在科威 特的伊拉克 军。据老施说他就是受了汉尼拔的启发,也没提咱们的孙子。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 ,战争的确是诡 道,离开欺骗就 没有战争。 但战 争是人类无法用和 平手段解决利害 冲突造成的,反 映了人性中 丑恶 的那一面,是社会 病态的极端表现 ,不是常态。战 争迫使双方 不择 手段去谋求胜利, 消灭对方,这些 做法与和平时期 的文明社会 赖以 运转的基本原则诸 如诚信、光明正 大、严格遵守程 序、公平竞 争、谋求双赢等针锋相对。

因此,一个社会所能遇到的最大噩梦,就是社会成 员普遍把把 战争 的诡道用到和平生 活中,用对付敌 人的诡道用去对 付官场、商 场甚 至情场的竞争对手 ,将本应得到理 性调节与疏导的 生存竞争, 变成 尔虞我诈、弱肉强 食的没有硝烟的 战争。在我看来 ,这就是现 代国 人中普遍存在的一 个误识。当《孙 子兵法》、《三 十六计》等 阴谋 诡计用于日常生活 时,它就只能变 成瓦解社会,损 害全民总体 利益 的龟孙子兵法,使 得中国人变成“ 战术上精明,战 略上愚蠢” 的自 伤民族。人人损人 利己,最后便所 有的人都受害, 玩的是标准 的 “ 零 和 游 戏 ” , 个 体 的 聪 明 才 智 全 用 于 互 相 暗 算 , 最 终 合 力 为 零。

【经】“夫未战而 庙算胜者,得算 多也;未战而庙 算不胜者, 得算 少也。多算胜,少 算不胜,而况于 无算乎!吾以此 观之,胜负 见矣。”

【释】因为古文的原始性,这段话可以有两解。

一解是:战前在庙 堂作取胜因素计 算,如果获胜, 是因为胜算 较多 。失败则是因为胜 算较少。胜算较 多的就胜利,胜 算较少则不

(32)

会胜 利,毫无胜算当然 就只会失败。从 这种战前的计算 就能预见胜 负。

另一解是:战前的 谋略就胜过对方 的一方,取胜主 要靠的就是 谋略 。若战前谋略不如 对方,则在战争 发生后就不会得 到多少谋略 的助 益。谋划得更周密 的一方必胜,反 之必败,没有谋 划当然就更 只会失败了。光是从谋略上来看,不用开战就能知道谁胜谁败。

【 评 】 上 述 两 解 都 流 传 后 世 , 前 者 产 生 了 “ 胜 算 在 握 ” 的 成 语, 后者则产生了“神 机妙算”的成语 ,并由此产生了 中国特有的

“运 筹帷幄之中,决胜 千里之外”的“ 唯谋略论”,其 代表作便是 被历代用为实战军事教材的《三国演义》。

依愚见,这段话无 论作何理解,都 无法成立,起码 是有严重问 题。 若作就一解,孙子 应该给出“庙算 ”的内容来。如 果是上文说 的“ 七计”,则孙子讨 论的只是所有的 条件都满足的理 想情况。如 果遇 到这种理想情形, 则即使省去庙算 的步骤也未必会 打败。如果 己方 只具备了部分优势 ,则孙子根本就 没讲如何确定七 计中的哪些 因素 更重要,因此也就 不可能算出“胜 算”的高低,反 而有可能得 出错 误结论。上述苏芬 战争的实例就充 分显示,小国即 使在所有其 他因 素上强过大国,如 果人力物力资源 对比实在悬殊, 那就仍然没 有赢 得战争的希望。然 而使用孙子的“ 七计”来进行“ 庙算”却不 可能得出这结论。

如果作就二解,则 其逻辑错误就是 不懂“充分条件 ”和“必要 条件 ”,把谋略当成了 获胜的充分必要 条件。由此流毒 几千年,使 得中国人特别迷信谋略,成了“谋略万能论”者。

可惜这不得了、了不得的谋略到了近代就彻底失灵 。我早在旧 作中 说过了,那不是聪 明人全都生在古 代,而是因为咱 们的实力不 如人 ,而这“实力”是 孙子那原始人根 本不可能获得的 复杂概念,

(33)

传统文化批判

并不 在他的“五事七计 ”之中。以远古 思想指导、中古 武器装备起 来的 清军,绝无可能是 以近代军事科学 训练出来、装备 了近代武器 的专 业作战队伍的对手 。即使是孙子东 世、武侯重生也 只会一筹莫 展,这点连林则徐都私下承认了。

【经】“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 车千驷,革车千 乘,带甲十 万, 千里馈粮,则内外 之费,宾客之用 ,胶漆之材,车 甲之奉,日 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释】孙子说:用 兵的常规是,配 备由四匹马拉的 快速战车千 辆、 蒙上皮革的战车( 大概是古代的装 甲车吧)千辆, 顶盔贯甲的 战士 十万,千里运送粮 食,那么用于军 内外开支、聘用 幕僚、购买 胶和 漆、维修保养战车 和盔甲等费用, 每天需要一千两 银子,这才 可能把十万大军派上战场。

【评】他开宗明义 作了战争预算, 可惜论本质不过 是个比喻, 连毛 估都算不上,盖他 毫未给出估算依 据与讨论前提, 充分体现了 国学 的模糊传统,例如 “千里馈粮”, 到底是一千里还 是一千五百 里? 是平原还是山区? 难道道路地形之 难易不会影响后 勤费用,都 是日耗千金的常数?

就 算 估 算 正 确 , 说 的 乃 是 平 原 国 家 的 军 费 , 这 话 也 早 就 过 时 了 。 现 代 战 争 的 军 费 可 不 止 这 么 点 , 光 是 弹 药 的 消 费 就 是 天 文 数 字, 更别说贵得出奇的 巡航导弹、灵巧 炸弹等一次性使 用的高科技 武器 了。而孙子时代用 的还是原始的车 战(古埃及和古 希腊也是用 战车 作战,在这点上东 西方的发展趋势 一样。有趣的是 ,古罗马人 废除 车战,改用骑兵, 乃在马镫传到西 方之前。因为没 有马镫,骑

(34)

兵们 骑在马上很不稳的 ,两军交锋时非 常容易掉下来。 但即使如此 他们 还是废除了车战, 可见哪怕是没有 马镫的骑兵也要 胜过战车。 中国 似乎是在赵武灵王 时代开始“胡服 骑射”改用骑兵 的,但当时 马镫是否已从北方游牧民族中传入尚不得知)。

尽管这段话的内容已经过时,其基本原则仍然成立 ,那就是战 争乃 是最昂贵的买卖, 无论古今都如此 。在这点上,要 说古今有什 么区 别,那就是随着科 技的发达,战争 也变得越来越昂 贵。即使不 考虑 现代武器的巨大破 坏力给本国造成 的经济损失,光 是巨额战费 都是 国家难以承受的重 负。两伊战争使 得伊拉克那个石 油输出富国 财政 破产就是明证。有 趣的是,许多仇 共人士连两千多 年前的原始 人都 不如,居然连打仗 需要钱都不懂, 动不动就奢谈“ 武装起义”

“暴力革命”,没看见胡子开头就讲这钱的问题。

【经】“其用战也 胜,久则钝兵挫 锐,攻城则力屈 ,久暴师则 国用 不足。夫钝兵挫锐 ,屈力殚货,则 诸侯乘其弊而起 ,虽有智者 不能 善其后矣。故兵闻 拙速,未睹巧之 久也。夫兵久而 国利者,未 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释】因此,兵贵 神速,必须速战 速决,避免持久 战,否则就 会使 得战斗力下降,锐 气受挫,攻城时 就会力竭。军队 长期驻扎在 野外 ,国家财政就不足 。师老兵疲,实 力和财力耗竭, 诸侯就会趁 虚而 入,此时就算是智 者也无法善后。 所以只听说过速 决战不容易 取得 ,没见过谁能巧妙 地打持久战的。 战争持久还能使 得国家获利 的事 从未有过。所以, 若对用兵的害处 没有全面了解, 就不可能全 面认识用兵的好处。

【评】胡子此论当 然很有道理,可 惜思路相当片面 。他只是从 入侵 一方来看问题,说 的都是长期远征 必然遇到的一系 列恶果,没

(35)

传统文化批判

有考 虑被入侵一方的经 济损失,也忽略 了双方实力对比 。此外,他 只把 眼光限于经济考虑 和国际政治,未 能结合军事意义 来全面地看 问题。

先从经济上看,交 战双方都要支付 战费。但在被入 侵的国家, 因为 战争在本国境内发 生,所以还必须 在战费之外承受 战祸(包括 人民 生命财产的损失、 资源和生态环境 的破坏、生产力 下降以及领 土沦 陷导致的财政收入 减少等等)。因 此,被入侵国遭 受的经济损 失是 多重的。如果客军 实行以战养战, 靠搜刮敌国百姓 、掠夺敌国 资源 和财产来支付部分 战费,则被入侵 国蒙受的经济损 失就更大。 沦陷 区域越广,政府财 政收入的损失也 就越大。在收入 剧减的情况 下, 政府还得支付巨额 战费以及形形色 色的额外支出( 诸如医治伤 兵、 抚恤烈属、救济难 民等等),便不 能不加大对未沦 陷区域的人 民的 搜刮力度。收入剧 减、支出剧增, 必然要使得国家 财政破产, 物价飞涨,百业雕敝,民不聊生。

现 代 战 争 因 为 具 有 强 大 破 坏 力 , 被 入 侵 国 遭 受 的 战 祸 就 更 惨 重。 发达如欧洲,还让 二次世界大战打 得五痨七伤,德 国尽成焦土 不必 说,就连境内未经 严重破坏的大英 ,只因战后老美 中断了无偿 外援 ,国家财政也就立 即破产。凯恩斯 去美国磕磨面头 ,把前额都 磕肿 了,还是没求来无 偿援助,最后只 好把整个国家抵 押出去,借 了点 印子钱回来,因为 受的刺激太深, 回来心脏病发作 就死了。这 印子 钱一直到前两年才 算正式赔完。若 后来不是冷战爆 发,美国国 会通 过了马歇尔计划, 英国作为主要受 惠国接受了大量 美元,说不 的这 跟头栽下去就再也 爬不起来了,至 今可能还在深渊 中挣扎也未 可知。

因此,持久战给被 入侵国造成的经 济损失更大。如 所周知,抗 战使 得中国经济破产, 但若日本不发动 太平洋战争,使 得本土备受

(36)

美军 轰炸,只把战争限 制在中国战区, 则本国经济并不 会受到什么 严重 影响。正如美国在 二战中因为本土 未遭到攻击,参 战非但没有 影响 国民经济,反而促 成了空前的经济 繁荣。所以,但 凡是脑袋正 常的 国家领袖,就一的 要避免打境内战 争,尤其要避免 打持久战。 这道理是人都能明白,只有疯子才喜欢和人在自己家里打架。

但能否做到这两点 ,取决于本国的 实力和当时的国 际形势。如 果实 力相当,则速决战 当然是理想目标 ,否则即使忽略 战祸不计, 沉重 的军费负担也要压 断国民经济的脊 梁。例如两伊战 争足足打了 8 年 ,双方都筋疲力尽 ,国力耗竭。萨 达姆欠下大批外 债还不了, 这才去动科威特脑筋,引起海湾战争。

如果己方实力远远 弱于对方,则打 起来就只可能是 境内战争。 上 面 已 经 说 了 , 此 乃 一 个 国 家 能 遇 到 的 最 大 灾 难 , 应 千 方 百 计 避 免。 若实在无法避免, 侵略军已经打进 来了,则也只好 硬着头皮坚 持持 久战,盖它是弱国 取胜的唯一希望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远征 军长 期驻扎敌国有可能 导致师老兵疲, 使得士气低落, 因而被对方 击败 或歼灭的可能性也 就会随之增加。 为了实现有效占 领,客军必 须分 兵把守攻占的区域 ,这就增加了被 各个击破的危险 。即使在古 代, 完全靠抢劫敌国来 维持客军的给养 也是一种难以实 现的理想状 态。 在现代战争中,本 军消耗的武器、 弹药乃至燃料一 般只可能由 本 国 供 应 , 不 可 能 靠 抢 夺 敌 国 来 自 给 自 足 , 以 战 养 战 的 可 能 就 更 低, 因此有长途运输的 额外运费问题。 征途越远,补给 线越长,战 争延 续得越久,运费也 就越高昂,补给 线被切断的机会 也会随之增 加。 如果补给线被切断 ,客军又不能完 全自足,则士气 必的瓦解, 被击 败甚至或被消灭的 可能性也就增加 了。而被入侵国 因为是“以 近待 远”,不存在此类 问题。因此,从 军事上来看,一 般来说,持 久战对入侵国不利,对被入侵国有利。

(37)

传统文化批判

全面来看,无论是 强国还是弱国, 持久战都是不利 的。它唯一 有利 于弱国的地方,是 它给了弱国驱逐 侵略者的一线希 望。但这不 是说 它在经济上有利于 弱国,相反,它 使弱国蒙受的经 济损失更惨 重, 战争拖得越长就越 是如此。因此, 弱国的首选战略 ,还是竭力 避免 与强国发生武装冲 突,持久抗战只 能是在战争实在 无法避免时 被迫 采用的下策。国家 领导人与国民绝 不能为一时意气 左右,轻易 失去 克制,听任甚至促 进事态恶化,甚 至轻率启衅,然 后再指望用 持久战去熬垮对方。

若采用这种背时战 略,则如无其他 强国介入,最好 的结局也就 是在 本国蒙受生命财产 资源各方面的惨 痛损失之后,迫 使入侵国全 身而 退,恢复到战前状 态。即使在强国 帮助下赢得了战 争,本国也 要重 创累累,元气大伤 ,赢得的只是空 洞的胜利,中国 的抗战就是 如此 。又如越南因为有 中苏作坚强后盾 赶走了美国佬, 然而留下来 的战 争创伤至今尚未完 全恢复,取得的 胜利除了感情价 值外十分空 洞 , 而 美 国 人 则 是 全 身 而 退 , 毫 发 无 伤 。 因 此 , 弱 国 所 谓 “ 胜 利” ,与强国的胜利完 全是两回事,代 价是本国遭到严 重破坏,只 能是惨胜。

可叹的是,由于毛 泽东“军事思想 ”的空前普及, 许多国人彻 底丧 失了人类常识,不 知道持久战乃是 弱国被逼得实在 不战就要亡 国时 的万般无奈之举, 正是民间俗话所 说:“猫吃酸腌 菜——一百 二十 个没奈何”,却以 为那是国家可以 主动发动的一种 克敌制胜的 法宝 ,甚至据此责怪晚 清统治者为何不 以此道打败列强 入侵,将忍 辱负 重老成谋国的先贤 们骂为卖国贼。 这误识若不纠正 ,则中国在 未来还可能重蹈覆辙。

参照

関連したドキュメント

[r]

掘削除去 地下水汚染の拡大防止 遮断工封じ込め P.48 原位置浄化 掘削除去.. 地下水汚染の拡大防止

附 箱1合 有形文化財 古文書 平成元年7月10日 青面金剛種子庚申待供養塔 有形文化財 歴史資料 平成3年7月4日 石造青面金剛立像 有形文化財

'di ltar śiṅ mthoṅ ba las byuṅ ba'i rnam par rtog pa gcig gis don ci 'dra ba sgro btags pa de 'dra bar gźan gyis kyaṅ yin pa'i phyir śiṅ mthoṅ bas byas pa'i rnam par rtog pa

[r]

平 成十年 度(第二 十一回 ) ・剣舞の部幼年の部 深谷俊文(愛知)少年の部 天野由希子(愛知)青年の部 林 季永子(茨城) ○

越欠損金額を合併法人の所得の金額の計算上︑損金の額に算入

夫婦間のこれらの関係の破綻状態とに比例したかたちで分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