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検索結果がありません。

chp1 非洲(一)(完整) 最新協作平台活動 地理人生教學網(GEO's Life)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18

シェア "chp1 非洲(一)(完整) 最新協作平台活動 地理人生教學網(GEO's Life)"

Copied!
14
0
0

読み込み中.... (全文を見る)

全文

(1)

高二地理(四) 第一章 非洲(一)

99

高中地理課綱目標: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目標

補充說明

1.

非洲的自然

環境及生活

方式

2.

政治及經濟

3.

黑人文化

沙漠化 撒赫爾 游 牧 農作方式 過度開

三角貿易 殖民地式經 濟 區域衝突 飢荒 疾病擴散

薩滿信仰 部落文化

 說明非洲氣候的特色

 了解水資源對非洲各地生活方式 的影響

 析過度開 所造成的環境問題

 解釋奴隸貿易及歐洲殖民對非洲 政治與經濟的影響

 析區域衝突的原因及其對 展 的影響

 了解AIDS的傳統及擴散

 了解黑人文化的精神及特色

課程架構圖

薩滿信仰 部落文化

資源

(

礦產 生態

)

地形

地理位置

非洲

(

)

黑人文化

自然環境

氣候

北非:游牧 灌溉農業 地中海

東非:山牧季移 游牧 熱栽

中 南非:中非─游耕 熱栽;

南非─

採集 放牧 地中海 玉米專業區

水文

農牧生活

西非:幾內亞灣─游耕 熱栽 集約稻作;

(2)

2

課程內容

壹 地理位置

一 相對位置

二 絕對位置

35°N

35°S

15°W

50°E

國家:

地中海

大西洋 印度洋

印度洋

大西洋

賴比瑞亞 加彭 甘比亞 利比亞 納米比亞

奈及利亞 尼日 幾內亞比索 迦納 賴索托

馬達加斯加 馬拉威 摩洛哥 模里西斯 茅利塔尼亞

幾內亞 波札那 貝南 南非 聖多美普林西比

阿爾及利亞 盧安達 吉岄地 烏干達 馬利

喀麥隆 查德 莫三比克 中非共和國 赤道幾內亞

剛果

突尼西亞

葛摩

多哥

史瓦濟蘭

(3)

貳 自然環境

一 地形:以高原為主題

地質古老

(

古老結晶岩

)

→地勢平坦,蘊含豐富金屬礦

地區 地形 特徵

大部 地區 高原

1. 以高原 台地為主體,蘊含豐富金屬礦

2. 大陸形式完整,高原邊緣多直抵海岸,海

岸平直多陡崖,缺乏灣澳,不利海運 展, 且外人難以進入

西北 東南非 山地 西北部亞特拉斯山(新褶曲山脈) 東南部龍山山脈(古褶曲山脈)

東非 地塹

(大裂谷)

1. 位於板塊張裂帶 ,為地塹地形(寬

30-50公里)→多火山 地震

2. 裂谷底部多斷層湖(長條狀 EX.坦干

伊喀湖),兩側多熔岩高原EX.衣索比

亞高原 火山錐EX.吉力馬札羅山

沿海 河岸 平原 1. 以尼羅河 尼日河沿岸平原及三角洲為主

2. 水源供應穩定,非洲人口主要聚集地

塞內加爾 岄吉納法索 安哥拉 蒲隆地 厄利垂亞

肯亞 獅子山 蘇丹 維德角 衣索比亞

辛巴威 埃及 賽席爾 索馬利亞 尚比亞

剛果民主共和國

象牙海岸

(4)

4

二 氣候

(35°N~35°S)

:南北對稱 岄

(

∵赤道橫貫中部

)

1.

特徵:岩赤道向高緯依序為

熱帶雨林→熱帶莽原→草原→熱帶沙漠→溫帶地中海

2.

氣候 類:

類型 特徵 圖示

A.

熱帶雨林 氣候

1. 岄:剛果盆地 馬達加島東側(迎東南信風) 2.原因:ITCZ 季移

3.特徵:(1)氣溫:終年高溫 (2)雨量:終年有 雨(多對流雨)

一月(冬) 七月(夏)

▲ 非洲一月 七月氣壓與風向圖

B.

熱帶莽原 氣候

1. 岄:東非 南回歸線以北的南非 馬達加島 西側(背東南信風)

2.原因:(夏)ITCZ;(冬)副熱帶高壓帶 3.特徵:

(1)氣溫:終年高溫

(2)雨量:夏雨冬乾(乾濕 明)

C.

熱帶沙漠 氣候

1. 岄:回歸線附近(撒哈拉 喀拉哈里 納米 比沙漠)

2.原因:(1)副熱帶高壓帶【共同成因 (2)涼 流(撒 納) (3)背信風(納 喀)

3.特徵:(1)氣溫:日溫差大 (2)雨量:乾燥少 雨(<250mm) 雨量變率大

D.

溫帶地中 海型氣候

1. 岄:非洲西北 西南角

2.原因:(夏)副熱帶高壓帶

+

涼流;(冬)西風帶 3.特徵:(1)氣溫:夏熱(>20℃)冬暖 (2)雨量: 夏乾冬雨(乾濕 明),<1000mm→重灌溉

E.

熱帶季風 氣候

1. 岄:西非幾內亞灣沿岸(4°~12°N) 2.原因:ITCZ南北移動

3.特徵:(1)氣溫:最冷月均溫>18℃ (2)雨量: 夏雨冬乾

F.

夏雨型暖 濕氣候

1. 岄:非洲東南角 2.原因:迎東南信風

+

暖流

3.特徵:(1)氣溫:夏熱冬暖(年溫差變化小) (2) 雨量:雨量較多,乾季不明顯,但以夏雨為主

G.

草原氣候 (半乾燥

氣候)

特徵:雨量在250~500mm

H.

高地氣候

1. 岄:南北緯15°間的東非高原 2.原因:地勢較高

3.特徵:月均溫偏低,景觀呈垂直 岄

本吉拉

涼流

阿古拉斯

暖流 加那

利涼

幾內亞灣暖流

A

B

C

C

D

D

E

F

G

G

H

H

H

B

A

G

B

北赤道洋流

南赤道洋流

(占60%)

(5)

以西非幾內亞灣沿岸到撒哈拉沙漠為例:

地區 降雨量 年雨量變率 景觀 農作型態

撒哈拉沙漠(N)

幾內亞灣沿岸(S)

游牧

農牧並行

游耕

三 水文

河川 特徵

1.大多注入大西洋和地中海

2.高原內陸的河道中游寬廣 水流平緩,有運輸之利;但下游河

道多經高原邊緣落差大,多急流 瀑岄利水力,但不利航行

3.水運不興,對外交通不便,是早期非洲 展的阻礙之一

圖示

三大 河流

尼羅河

(A)

1. 世界最長的河流,源於東非,注入地中海,河口

形成三角洲

2. 古埃及文明起源,現為非洲人口聚集區

3. 上游→下游:熱帶高地 熱帶雨林→熱帶莽原→

熱帶沙漠

剛果河

(C)

1. 流經中非熱帶雨林氣候,流量穩且量是全非洲第

一 加上下游落差大富水力條件,但不利航行,

最終注入大西洋,入海處形成沙洲 沼澤,使人

難以 陸

2. 下游多急流瀑岄,需鐵路轉運

尼日河

(B)

1. 流經西非,河流注入幾內亞灣,河口有非洲面積

最大的三角洲

2. 提供西非內陸給水及內陸航運

3. 上游→下游:熱帶季風→熱帶莽原→草原→熱帶

沙漠→草原→熱帶莽原→熱帶雨林 距海越遠,

乾季越長

四 資源:

資源 說明

礦產

非洲因多古老結晶岩,金屬礦豐富,但缺乏煤礦

1. 金屬礦:鐵( 岄最廣) 銅(世界最大礦床) 黃金

鑽石及稀有金屬礦(鈾 鉻 鐳 鉑 鈷)

2. 石油:主要 岄在北非 西非

*非洲OPEC會員國(5國):利比亞 阿爾及利亞 奈

及利亞 安哥拉 加彭

沙漠

草原

莽原

(6)

6 生態

主要在熱帶雨林和莽原,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多為非 洲人早期漁獵 採集時代的生活資源, 日多開闢為國家

公 (如:跨國界保護公 EX.南非 波札那的哈拉哈迪

跨國公 )和自然保留區,除了提高觀光收益外,對保護

生態環境及當地居民都有相當幫助

參 傳統農牧生活

一 北非:游牧 灌溉 地中海型農

1.

北非大部 地區多為游牧

(EX.

阿雷格人

)

,只有較穩定的綠洲 展

灌溉農業

2.

氣候:多屬熱帶沙漠氣候,但尼羅

河上游的熱帶高地 熱帶莽

原氣候提供充足的水量

3.

綠洲灌溉農業:

(1)90

%埃及人口及聚落主要

集中於

4

%的土地面積

(2)

古埃及人善用尼羅河上

游因熱帶莽原氣候夏季

(6-10

)

定期氾濫帶來的水源和淤泥, 展灌溉農業,奠

定埃及文明的基礎, 日是伊斯蘭文化世界的一部

(3)

在河岸形成狹長的帶狀聚落,從事綠洲農業

(

高度集約,

作物呈垂直 層 岄

)

,多種植椰棗 稻米

(

三角洲

)

麥 玉米等作物 近期 展噴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岨地

4.

亞斯文高壩建立:

背景 1964年埃及修築亞斯文水壩,具灌溉 防洪 電等多重功能,被譽為「現代金崉塔 ,攔河而

成的人工湖為「約瑟湖

影響

(1)正面:

A. 控制尼羅河河水→防洪 灌溉 電

B. 收穫面積增加 耕地面積及糧產面積增加

(2)負面:

A. 下游乾燥區只灌不排→土壤 化

B. 尼羅河不再氾濫→下游淤泥減少→化學肥料需求

(7)

C. 尼羅河流量減少→下游堆積減少→河流堆積<海浪侵蝕→海岸後退 水質 化

D. 水庫終年蓄水→瘧疾 血吸蟲病增加;大壩以上古蹟被淹沒

*西北非亞特拉斯山區的地中海型農業

(

馬格里岄─西方之島

)

1.

位置佳→多元文化:受阿拉伯 西班牙天主教 法國殖民影響,地中海沿岸呈現多重文化景觀,

可見羅馬 形劇場遺址 阿拉伯清真寺和狹窄街道

2.

氣候:地中海型氣候

(

夏乾冬雨

)

→春夏融雪成灌溉水源,重視灌溉

3.

灌溉特徵:建地下渠道

(

西北非稱

活加拉 ,新疆稱 坎井

)

取地下水,以免蒸

4.

主要作物:地中海型農業, 岄受距水源遠近影響

(1)

近水源處:灌溉作物

(

花卉 水果

)

(2)

離水源較遠的平原:小麥 大麥 橄欖樹 無花果

(3)

山麓附近:山牧季移

(

牧羊

)

現 成為蔬果專作區,銷售歐洲岃場

二 西非:幾內亞灣─游耕 集約稻作 熱栽;撒赫爾─

(

)

游牧

(

)

農牧並行 熱栽

1.

範圍:北至撒哈拉沙漠,中為撒赫爾及莽原,南至幾內亞灣

2.

氣候:濕潤→乾燥依序為熱帶雨林→熱帶莽原→熱帶草原→熱帶沙漠

3.

傳統農牧類型:濕潤→乾燥依序為游耕→農牧並行→游牧

4.

農業 展: 為濕潤的幾內亞灣沿岸 半乾燥的撒赫爾地區

區域 幾內亞灣沿岸 撒赫爾(Sahel)地區 南北寬200-400公里

主要形式 游耕 集約稻作 熱帶栽培業 (北)游牧;(南)農牧並行 熱帶栽培業

氣候 熱帶雨林 熱帶莽原 熱帶季風 熱帶莽原 熱帶沙漠的過渡帶(半乾燥氣候)

環境特色 氣候濕熱 降水強度大

1. 年雨量 於100~600mm,集中夏季,且年雨量變

率大→易引 饑荒

2. 天然植被以乾草原為主,環境脆弱,環境負載力

3. 風向:冬─東北風,夏─西南風

農業 展

(1)游耕(種植樹薯 芋頭)

1 環境濕熱→易生嗤嗤蠅

→限制大型牲畜活動→無

法用畜力,只能利用人力以棒 鋤等簡

單的農具操作;○2熱帶降水強度大→土

1. 北部:雨量少且變率大─游牧

2. 南部:雨量較多且變率小─

(1)農牧並行(在住屋附近種植糧食作物 飼養牲

畜,取其乳品為食 糞便當燃料)

(旱作農業 EX.小米 玉米)

(8)

8 壤易流失+缺乏畜肥→地力耗損快→採

取火耕維持地力,對自然生態干擾低

(2)集約稻作農業(尼日河三角洲)

(3)熱帶栽培業(經濟作物)

受歐洲人殖民影響,種植可可(居世界前

茅) 油棕 橡膠 咖啡 香蕉等經濟作

物,鐵路多岩沿海往內陸延伸 EX.可可

線 油棕線

乾季 牲口畜養在聚落附近

雨季

族中男子將牲畜趕到遠方水草豐美 處放養,婦女負責聚落附近農事, 待農作收成後將牲畜趕回,並為耕 地增加糞肥

 優點:A.增加食物來源,降低荒年風險 B.

維持生態平衡

(2)熱帶栽培業(經濟作物):種植棉花 花生

環境問題 人口增加→峈耕期縮短,游耕逐漸改為

定耕→土壤侵蝕嚴重 土壤肥力下降

人口增加快速 鑿井技術 達→過度開 造成土壤 化 土壤侵蝕嚴重→沙漠化

撒赫爾地區

三 東非:山牧季移 游牧 熱栽

1.

人口 岄:主要 岄在氣候涼爽的高原,濕熱的印度

洋沿岸平原較少

2.

氣候:熱帶高地氣候

3.

類型:有肥沃的火山熔岩風化土, 展傳統農牧業

(

牧 山牧季移

)

熱帶栽培業

(1)

傳統農牧業:

(

迎風坡

)

山牧季移

(

背風坡

)

游牧

A.

人口增加而 展梯岨,山坡地利用精密

B.

除了游牧外,也利用地勢高低 展山牧季移

(

雨季

帶牛群移居高地,乾季回到谷地

放牧,兼營農作

) EX.

東非肯亞

坦尚尼亞的馬賽人除了游牧外,

也利用地勢高地的差異, 展山

牧季移

C.

牛隻在其文化中扮演重要地位,

如○

1

提供鮮奶 血 糞尿

2

牛群

多寡代表財富和社會地位的高低

D.

本區雨量變率大,預防乾旱荒年

無糧可食的方法→盡量多養牲畜

(2)

熱帶栽培業

(

經濟作物

)

:歐人殖民影響,種植咖啡 茶葉,為本區主要的輸出品

4.

環境問題:人口增加→土地使用頻率提高→山坡地水土流失

◎ 馬達加斯加島:東 西 屬熱帶雨林和熱帶莽原氣候 早期東南亞的馬來人移入, 展稻作農

(9)

四 中非與南非:中非─游耕 熱栽;南非─採集 放牧 地中海 玉米專業區

地區 中非 南非

特性

1. 氣候:熱帶雨林 熱帶莽原

2. 類型:游耕 熱帶栽培業

 游耕焚林

A. 時間:受副熱帶高壓帶影響,

多在冬季(乾季)

B. 目的:去除雜草 清出耕地

灰燼沃土

 熱帶栽培業:出口咖啡 可可等經濟

作物,運輸依靠水運和鐵路 EX.剛果

民主共和國

1. 氣候:乾燥氣候 半乾燥氣候 地中海型氣候

2. 類型:採集 放牧業 玉米專業區 地中海型氣候

(1)乾燥氣候:

A. 採集:EX.喀拉哈里沙漠的岄希曼人

B. 放牧業:以牛 綿羊為主,多銷往歐洲岃場 EX.

美麗奴綿羊

(2)半乾燥氣候:EX.南非約翰尼斯堡的玉米三角區

(Maize triangle), 展玉米專業區→夏種秋收, 是南部非洲重要的糧食來源

(3)地中海型氣候:種植葡萄 橄欖 柑橘,農產品

多銷往全球岃場

肆 黑人傳統文化

一 文化多樣性:受位置 殖民背景等因素影響,族群較複雜,但仍以黑人為主

人種 岄區域 岄圖

黑人

主要在漠南非洲以南,依膚色和語言可 為:

1. 蘇丹黑人: 岄在赤道以北 衣索比亞以西,

為班圖黑人與含族的混血,多以農牧業維生, 主要信仰為伊斯蘭教

2. 班圖黑人: 岄較廣,中 南 東非為主,以

農牧或漁獵維生,薩滿信仰較普遍

阿拉伯人 岩古代含族與西亞移入的閃族為主 主要 岄在北

非,通行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

白人 歐人殖民後移入,目前僅在南非共和國占人口的比

例較高

二 傳統文化:以薩滿信仰為代表

1.

背景:源於原始社會的自然宗教信仰,因生產技術較低,人類非常仰賴大自然,崇拜天體 氣

象 山川 動植物等,對許多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認為有一種超自然掌握,而演變成

對於鬼神的崇拜

2.

展:薩滿巫師從事巫術 治病 祭祀 占卜等活動,必須具備醫學 曆算等能力,進而促使

這些知識的 展

3.

型態:雕像 面具 服飾傳播到歐洲後,展現在藝術和音樂舞蹈方面

(1)

藝術:繪畫創作

EX.

畢卡索的立體派 馬諦斯的野獸派

(2)

音樂舞蹈:鼓樂歌舞

EX.

黑人靈歌 藍調 爵士 森巴 倫巴 迪士可

阿拉伯人

蘇丹黑人

班圖黑人

歐裔白人

(10)

10

三 部落文化

1.

集體社會:強調集體性,沒有私有財產制,土地 生產所得歸全族共有,重視團結 互助 合

享 好客等價值觀

2.

口傳文化:部落大多缺乏文崉,靠語言傳遞文化,其中諺語是最具意義的,為非洲精神文化的

縮影

EX.

西非豪薩族:

一斧子砍不倒大樹

→勉人勤奮 團結;東非查加族:

家人有四寶:土地 水 牛和諺語

→諺語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等量齊觀,可見其

重要性

3.

文化爭議:如某些地區以人作為祭祀 部 族群視女子為財產 歧視女性等現象

牛刀小試:

西元八 九世紀開始,阿拉伯人在東非肯亞

Kenya 坦尚尼亞 Tanzania 等沿海建立許多販奴據點,

透過不同季節的盛行風向,將買來的奴隸利用帆船運到阿拉伯半島和南亞諸國販售 不同季節的盛行風向

的成因,和下列哪二項因素關係最密 ?

105

學測

B

岪 行星風帶的季節移動; 乙 洋流系統的季節變化;

丙 大範圍海陸性質的差異; 丁 聖嬰和反聖嬰現象的交替

(A)岪乙 (B)岪丙 (C)乙丁 (D)丙丁

◎ 圖為某地的衛星影像圖,戊地北方的深色部份為湖泊 請問:

105

學測

1. 圖中戊地北方的湖泊,其成因最可能為何?B

(A)火山噴 形成的火口湖 (B)板塊張裂形成的構造湖 (C)冰河侵蝕形成的冰蝕湖 (D)河岸崩塌阻塞的堰塞湖

2. 農業是圖中湖泊西側居民的主要經濟活動 下列哪組農作物在該地區最為普遍?B

(A)小麥 葡萄 橄欖 (B)菸草 甘蔗 棉花

(11)

15°

20°

25°

45° 50°

★ 右圖是某個島嶼的輪廓圖 請問: 104指考

1. 該島嶼東岸與西岸 屬森林與草原的自然景觀帶,造成此景觀帶不同的因素,最可

能為下列何者?D

(A)日照長短的不同 (B)涼流經過的有無

(C)海岸曲折的差異 (D)東南信風的強弱

2. 從經緯度來判斷,在該島嶼上,最可能見到下列哪項當地居民的生產活動型態?A

(A)在紅土上進行墾耕以從事傳統稻作農業 (B)夏季7至9月居民至茶 裡採茶以供外銷

(C)配合同時區的美國岃場進行咖啡的栽種 (D)砍峇針葉林以提供他國所需的紙漿來源

★ 某西非國家在法國殖民以前,主要有兩種人口︰農民和游牧者 農民居住在降水豐沛的南部,游牧者則

居住在乾溼 明的北部,以飼養牛隻為主,並從事北非和撒哈拉以南地區的商品貿易 法國殖民後,在 殖民地引進符合國際岃場需求的農業活動,導致跨越撒哈拉的貿易逐漸被人們放棄;當游牧者不再處於 岃場體系之中,他們只好更集約 更頻繁地使用土地進行放牧 請問該國在法國殖民以前,其游牧民族

所進行的貿易活動,最可能將北非的何種作物賣給南部的農民? 102指考 A

(A)椰棗 (B)玉米 (C)稻米 (D)香蕉

2012年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 FAO 表示: 糧食不足和營養不良再度

席捲該區,約1800萬人直接受害 乾旱使得該區的穀物生產較去年減少26

,當地的游牧因嚴重的飼料短缺而提早移動,移動路線也因此改變,導

致邊界地帶的緊張升高 引文裡的 該區 最可能位於右圖中哪個位置?

102學測 B (A)岪 (B)乙 (C)丙 (D)丁

★ 非洲東部在30年來,至少每十年會出現一次飢荒,最近一次是2011年,

受災人數高達1240萬,其中以衣索比亞 吉岄地 肯亞和索馬利亞等國

問題最為嚴重 除了人為因素外,非洲東部飢荒頻率高的現象,和該地

哪項氣候特色關係密 ? 101指考 C

(A)乾濕季節 明 (B)終年高溫炎熱 (C)雨量變率較大 (D)日照時數較少

★ 1970年,亞斯文高壩修建完工後,為尼羅河沿岸帶來不少益 處,但也帶來不少環境問題 右圖為尼羅河流域與西亞關係

圖 請問: 96指考

1. 關於尼羅河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D

(A)上游接近赤道,位於乾旱炎熱區

(B)高壩湖區地處埃及和衣索比亞之交界

(C)紅海阻隔自古即與西亞互不往來

(D)集水區水資源 配成為國際問題

2. 下列何者不是亞斯文高壩帶來的環境與社會經濟影響?

C

(A)輸沙量減少 河口三角洲面積往內縮減

(B)全年灌溉供水 導致土壤 化面積增加

(C)水力 電量大 能供應撒赫爾國家 電

(D)人工蓄水湖區成為埃及漁業的生產要地

亞斯文

開羅

(12)

12

3. 許多研究指出,地中海東南沿岸漁獲減少與亞斯文高壩的興建有關 下列何者為最可能的原因?

C

(A)高壩改變河川地形,造成洄游魚類無法洄游而滅絕

(B)高壩促使水力 電量大,導致地中海浮游生物量降低

(C)尼羅河兩岸農民使用人工肥料,促使入海水質惡化

(D)尼羅河兩岸農民施行人工灌溉,致使海水 度下降

★ 火耕是既傳統又現代的農業耕作方式,在不同的經濟條件與社會文化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對環境的影

響程度也不同 依據2005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資料, 現非洲在乾季有大面積火燒的情形,並有時

空 岄的差異,1月份主要 岄在撒哈拉南緣,8月份則在赤道以南地區 請問: 96指考

1. 現代大規模火耕造成雨林地區地力急遽下降之主要原因為何?C

岪 表土裸露土壤淋溶作用旺盛 乙 引 氣候變遷 雨水不足

丙 長期種植單一熱帶經濟作物 丁 農耕地區的土壤 化加速

戊 減少生物多樣性和土壤腐植質

(A)岪丁 (B)乙戊 (C)岪丙 (D)乙丁

2. 非洲地區用火整地的現象,1月份傾向出現在撒哈拉南緣的主要原因為何?A

(A)副熱帶高壓籠罩 (B)間熱帶輻合區北移

(C)東南信風越過赤道 (D)本吉拉涼流流經

3. 非洲人這種用火整地的傳統可達到哪些主要目的?B

岪 燃燒野草保護耕地 乙 燃燒灰燼得以肥岨 丙 燒毀嗤嗤蠅的蟲卵

丁 驅趕家畜遠離耕地 戊 耕地面積得以擴大

(A)岪丁戊 (B)岪乙戊 (C)乙丙丁 (D)丙丁戊

★ 非洲撒赫耳地區的傳統農業不依賴灌溉,僅待天雨;同一塊農地在除草後,會先後混種多種作物,有時

可達二十多種,包括多種豆類 瓜類 根莖類和穀類作物 這些作物的生長期長短不一,收穫量也有高低, 有淺根的 也有深根的,有需水 較多的 也有耐旱的 這樣的作物組合,主要是為適應哪項氣候環境?

95指考 D

(A)熱而乾的旱季 (B)畫夜溫差大 (C)降雨集中的夏季 (D)年雨量變率大

★ 非洲象總數從1970年的250萬頭,驟減至目前的30萬頭左右,其主要原因為何? 95指考 C

岪 棲地面積縮減 乙 人類非法獵殺 丙 外來物種侵入 丁 全球氣候變遷

(A)岪丙 (B)乙丁 (C)岪乙 (D)丙丁

★ 右下表為西元2000年世界各大洲某種礦物的探明可開採儲量,請問: 95學測

1. 非洲陸地面積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 20.4%,但該種礦

物的儲量卻僅佔10.6% 非洲該種礦物相對較少的原因,

和該洲哪一項自然環境特徵的關係最密 ?C

(A)氣候帶大致呈南北對稱 岄

(B)地形以高原為主且地勢高聳

(C)地質構造以古老結晶岩層為主

(D)地表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旺盛

2. 如果人類持續大量消耗該種礦物,將直接導致哪一項全

球性的環境問題更加嚴重?D

(A)災害性地震的範圍擴大

(B)土地沙漠化的程度加劇

(C)高空大氣臭氧含量減少 (D)全球平均氣溫逐漸上升

(13)

★ 為保護非洲尚崊的物種,並解決非洲的貧窮,在國際環境與金融組織的鼓勵下,非洲成立全球僅有的四個 跨國公 ,它不但使生態系有自岩且自然的消長機會,同時也針對因為貧窮所導致對自然環境不當利用的

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法 但跨國保護公 的實現,也衝擊著傳統國家疆界的觀念 請問: 94指考

1. 下列哪些重要條件使非洲得以成立全球僅有的四個跨國保護公 ?B

(岪)國際政治組織的倡導 (乙)觀光提供工作機會 (丙)人口稀少保護公 易於實現

(丁)動植物資源亟需保育 (戊)世界 工之具體落實

(A)岪乙丙 (B)乙丙丁 (C)丙丁戊 (D)岪丁戊

2. 此類型跨國界保護公 成立的最大動機為何?B

(A)共同 擔野生動植物保育的責任 (B)為保護棲地與生態的完整性

(C)能提供到訪者多樣化的遊憩經驗 (D)促進兩國或多國邊界居民的互動

3. 下列何者為上述跨國界合作最難以克服的問題?A

(A)國際合作涉及理想與利益的整合 (B)邊界地區自然環境形勢的阻隔

(C)季節性資源調整與 配的難題 (D)跨國地區人口 岄懸殊整合困難

★ 北非和西亞地區一向有謹慎使用水資源的傳統,但是除少數國家外,過去幾十年來本區水資源短缺問題

日益嚴重 下列哪些因素是造成此問題日益嚴重的最主要原因? 94學測 B

岪 降雨量變化率增大 乙 人口快速成長 丙 製造業用水量大增

丁 生活方式現代化 戊 戰亂衝突加劇

(A)岪 乙 (B)乙 丁 (C)丙 戊 (D)丁 戊

★ 右圖為1986年某洲與全球糧食消費結構的比較圖 該

資料顯示的是哪一洲的糧食消費結構? 93學測 B

(A) 亞洲

(B) 非洲

(C) 大洋洲

(D) 南美洲

★ 一生態學家在非洲某村落進行生態調查,他岩水源所在

地的抽水井出 ,向外沿同一方向前進 現植被從水井往外呈同心 式的 岄: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禿

和堅硬的,到距井200公尺左右,出現稀疏且乾硬的雜草,250公尺左右是帶刺的灌木叢,以外到1公里左

右,才是一些相隔甚遠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 請問: 93指考

1. 上述調查區的植物 岄型態,最可能是下列哪種人類活動所引起的?A

(A)過牧 (B)濫墾 (C)濫峇 (D)濫採

2. 上述植被景觀最可能出現在下列非洲的哪個地區?D

(A)尼羅河中游 (B)尚比西河中游 (C)剛果河中游 (D)尼日河中游

★ 撒赫耳(Sahel)是一片緩和起伏的草原,寬約二百到四百公里,北 邊與撒哈拉沙漠為鄰,南邊雖與林地接壤,是乾燥東北風與潮濕 西南風的交會區 當西南風無法深入內陸時,嚴重乾旱常會造成

撒赫耳地區作物歉收 請問: 91學測補考

0 10 20 30 40

稻米 小麥 高粱 玉米 小米 薯類 豆類 其他

%

全球 某洲

乙 23.5°N

(14)

14

1. 上圖哪一地區位在撒赫耳的範圍?D

(A)岪 (B)乙 (C)丙 (D)丁

2. 影響撒赫耳地區乾燥東北風與潮濕西南風交替的主要原因為何?D

(A)冷暖氣團的交會 (B)溫帶氣旋的移動

(C)艾尼紐(聖嬰)現象的 生 (D)間熱帶輻合區的南北移動

3. 下列哪一氣候圖最能表現撒赫耳的氣候特徵?C

台灣邦交國概況:目前共

20

取自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

2018/02/01

http://www.mofa.gov.tw/AlliesIndex.aspx?n=0757912EB2F1C601&sms=26470E539B6FA395

 非洲(2)

1. 岄吉納法索(1961-1973,1994)

2. 史瓦濟蘭(1968)

 中南美洲(11):最多

1. 尼加拉瓜(1962-1985,1990) 2. 宏都拉斯(1941)

3. 薩爾瓦多(1961) 4. 瓜地馬拉(1960) 5. 貝里斯(1989) 6. 海地(1956) 7. 多明尼加(1957) 8.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1983)

9. 聖露西亞(1984-1997,2007) 10.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1981) 11. 巴拉圭(1957)

 大洋洲(6)

1. 帛琉(1999) 2. 馬紹爾群島(1998) 3. 吉里巴斯(2003)

4. 諾魯(1980-2002,2005 5. 索羅門群島(1983) 6. 吐瓦魯(1979)

 歐洲(1)

教廷(1942)

-10 -5 0 5 10 15 2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 3 5 7 9 11

(℃)

降水量 氣溫

年降水量

545mm

年均溫

7.3℃ (mm)

-10 -5 0 5 10 15 20 25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 3 5 7 9 11

(℃)

(mm)

降水量 氣溫

年降水量

786mm

年均溫

16.6℃

月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 3 5 7 9 11

(℃)

(mm)

降水量 氣溫

年降水量

1872mm

年均溫

27.2℃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 3 5 7 9 11

(℃)

(mm)

降水量 氣溫

年降水量

484mm

年均溫

28.9℃

(B) (C) (D)

参照

関連したドキュメント

「地方債に関する調査研究委員会」報告書の概要(昭和54年度~平成20年度) NO.1 調査研究項目委員長名要

特定非営利活動法人

成果指標 地域生活支援部会を年2回以上開催する 実施場所 百花園宮前ロッヂ・静岡市中央福祉センター. 実施対象..

・特定非営利活動法人 日本 NPO センター 理事 96~08.. ・日本 NPO 学会 理事 99-03

は︑公認会計士︵監査法人を含む︶または税理士︵税理士法人を含む︶で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同法に規定されている︒.

−参加者51名(NPO法人 32名、税理士 16名、その他 3名).

熱源人材名 桐原 慎二 活動エリア 青森県内..

特定非営利活動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