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検索結果がありません。

Studies o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Japanese Legislation Text: A Case of Japanese Criminal Code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シェア "Studies o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Japanese Legislation Text: A Case of Japanese Criminal Code"

Copied!
13
0
0

読み込み中.... (全文を見る)

全文

(1)

Studies o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Japanese Legislation Text: A Case of Japanese Criminal Code

著者 陳 慧玲, 麦 暁晴

著者別名 CHEN Huiling, MAI Xiaoqing journal or

publication title

Annual Journal of the Asian Cultures Research Institute

volume 56

page range 145(108)‑156(97)

year 2022‑01

URL http://doi.org/10.34428/00013097

(2)

──以《日本刑法典》为例──

陳   慧 玲 麦   暁 晴

要 旨

 中国の近現代の法律の制定は外国の法典の翻訳によるところが多い。本稿では,三省堂2005年版

『模範六法』の刑法部分とその漢訳本である『日本刑法典』を用い,日本の法律条文の漢訳の手法 と特徴を探ってみた。その結果,日本の法律条文を中国語に翻訳される時に,主に日本語の原文の 忠実対訳,同形語・類義語の使用,法律に関する背景知識の補足,文法要素等の省略及び変更など の手法が確認でき,問題訳とその原因も検討した。

キーワード:『模範六法』,『日本刑法典』,法律条文,漢訳

1. 引言

  自清末起,为救亡图存,中国开始进行法制 改革,大量移植他国先进法律制度,法律移植的 第一步便是法典翻译。而“法的世界肇始于语言”,

法律与语言密切相关,法律语言作为一种独特语 言形式存在。目前中英法律文本的翻译研究非常 丰富,从语言特征、翻译策略、术语传播路径等 方面展开。一方面,日本古代的法律以中国隋唐 时期的法律为范本,中国近现代的法律又或多或 少受到日本近代立法文本的影响,但是围绕中日 法律文本的探索主要从法律层面对法律移植的历 史进程、术语译入定型、法律文本逻辑篇章结构 及具体制度的异同等进行分析(刘远征(2012)、

杜薇(2021)、杨灵珊(2009),高铭暄(2017)),

而对中日法律文本翻译特色的调查则颇为不足。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是依靠国家手段执行的公刑罚,也是规范国家和 个人之间的公法,区别于规范个人与个人之间的 民法。各国刑法的制定均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在

国家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日本现行刑法是 仿效1871年德国刑法典制定,1907年颁布施行,

对日本的近代化和国家组织的完备起到了良好的 推动作用,100多年来经历了多次不同程度的修 订。本文选取日本三省堂2005年版《模范六法》

为原本,中国著名刑法学家张明楷翻译法律出版 社2006版《日本刑法典》作为对照译本,并以现 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参考,通过从词汇 和句型两个层面的对比,调查分析日语立法文本 的汉译策略,探索法律翻译领域的特色理论。

2.《日本刑法典》中常用词汇翻译

  词汇是法律文本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 单位。本节由词汇出发,从词形和涵义两个维度 对比调查日本刑法原文和译文的异同,同时对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现行法律用语,探讨 法律文本翻译时词汇保留或变更等翻译策略的运 用。

(3)

  本次调查从原文、译文以及《中华人民共和 国刑法》中对比选取代表性法律词汇,根据词形 和涵义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以及异形同 义词三类,依据三类词汇进行翻译分析。

2.1 同形同义词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历史上两国成文 法的制定相互影响,因而在法律语言的使用上具 有广泛的相通性和近似性。此次调查中,汉语译 文直接采用与日语原文相同法律用语的同形同义 词占比最高。如表1所示,对比中国现行刑法条 例,同形同义词又可细分三类,即原文、译文、

中国刑法三个文本中词形涵义基本一致的词汇、

与中国刑法条文存在表述差异的词汇和未列入中 国刑法条文的词汇。

2.1.1 与中国刑法条文词形涵义一致词汇   在中日两国法律文本的语境下词形和涵义基 本一致的词汇,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汉语从日语输 入的法律借词。在明治时期,具有高度汉学素养 的日本启蒙学者为学习西方法律文化,用已有的 汉字或汉语词汇来表达西方新事物,由此产生了 日本近现代法律词汇。而这些词汇从清末开始被 中国的启蒙学者和法学家大量吸收,形成中国近 现代法律新词。其中,既包括对“和制汉语”的 源语借词,又包括自隋唐时期起作为古汉语词汇 传入日本,后经词义改造后又被传回中国的回归 借词。前者如作为违法阻却事由的“正当防卫、

紧急避难”等 ;后者如表示犯罪形态的“预备”、

以及表示诉讼权利有效期限的“时效”等。

  对于这一类与中国现行刑法条例词形涵义基 本一致的词汇,译本中均采用对应的同形同义词 进行直译,简洁而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

2.1.2 与中国刑法条文存在表述差异词汇   在本次调查中出现了日语原文和现行中国刑 法条文存在部分表述差异的词汇。对于这一类词 汇,译文中均采取直译,保持了和原文相同的词

表1 同形同义词代表词汇对比列表 类别 日本刑法

原文 日本刑法 译文

《中华人民 共和国刑法》条文

与中国刑法条文词 形涵义一 致词汇

死刑 死刑 死刑 主刑 主刑 主刑 付加刑 附加刑 附加刑 時効 时效 时效 中断 中断 中断 正当防衛 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 緊急避難 紧急避难 紧急避险 教唆 教唆 教唆 幇助 帮助 帮助 故意 故意 故意 過失 过失 过失 責任年齢 责任年龄 责任年龄 自首 自首 自首 予備 预备 预备 中止 中止 中止 従犯 从犯 从犯 脅迫 胁迫 胁迫 偽造 伪造 伪造 猥褻 猥亵 猥亵 斡旋 斡旋 斡旋

与中国刑法条文存 在表述差异词汇

懲役 惩役 徒刑 没収 没收 没收财产 併合罪 并合罪 数罪并罚 未遂罪 未遂罪 犯罪未遂 併科 并科 合并执行 誘拐 诱拐 拐卖/拐骗

未列入中国刑法条 文词汇

正当行為 正当行为 ——

共同正犯 共同正犯 ——

保護観察 保护观察 ——

身分犯 身份犯 ——

親告罪 亲告罪 ——

科料 科料 ——

(4)

形,但译者多通过注释等方式补述了其具体的法 律涵义和用法。

*「懲役」

 【原文】死刑,懲役,禁錮,罰金,拘留及び 科料を主刑とし,没収を付加刑とする。

 【译文】死刑、惩役、监禁、罚金、拘留和科 料为主刑,没收为附加刑。… (9)

  日本刑法第9条是关于刑种的总体规定。「懲 役」是日本刑法的特有概念,属于主刑的一种,

译者在译文的注释中写道 :“惩役与监禁都属于 自由刑,但前者必须服劳役,后者不必服劳役。”

据此可以推知,「懲役」一词在中国刑法中的对 应概念为“徒刑”,即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

监禁于一定的场所并强制劳动的刑种。日本刑法 以是否须服劳役作了「懲役」「禁錮」的区分,

而中国刑种中,无论是有期徒刑还是无期徒刑,

都以服劳役为必要。译者在翻译该条时,将日语 法律文本中独有的「懲役」保留下来,而将「禁 錮」作了转化,译为“监禁”。这是因为,该词 在中日两国的不同语境下存在含义上的差别,现 代汉语中的“禁锢”主要表“限制”之意,而日 语中的「禁錮」则采古汉语的“监禁、关押”之 意,故而译作“监禁”能更准确地传达原意。

2.1.3 未被列入中国刑法条文词汇

  中国现代刑法理论中存在相当一部分吸收自 日本刑法条文和理论的法律概念和用语,但基于 制定背景、基本国情、实践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所吸收部分并非全部转化为法律条文呈现。第三 类同形同义词即为未被正式列入中国国内现行刑 法条文,但存在于中国刑法理论的词汇。

*「身分犯」

 【原文】(身分犯の共犯)

 犯人の身分によって構成すべき犯罪行為に加 功したときは,身分のない者であっても,共犯 とする。

 【译文】(身份犯的共犯)

 对于因犯罪人身份而构成的犯罪行为进行加功 的人,虽不具有这种身份的,也是共犯。…(65)

  日本刑法第65条是关于身份犯的共犯规定。

中国刑法虽吸收了有关日本刑法中有关“身份犯”

和“身份犯的共犯”理论,但刑法条文中并无相 应明文描述的术语,在现行中国法律文本中难以 找到对应词汇,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保留了原日语 表述的词形,通过后续具体法律规定内容的翻译 传达其涵义。此外,日语动词「加功する」在汉 语中既没有能够与之直接对应的词汇,亦不能通 过拆字组词等方式表达其意。因此,译者在翻译 时直接保留了汉字词形“加功”,在注释中解释 了该词的具体意思,即“有助于实现犯罪的一切 行为”。

2.2 同形异义词

  中日两国现行法律文本中存在相当一部分词 形相同的词汇,但词义在两国的具体法律语境下 存在差异,即同形异义词。如表2所示,译文中 均采用了保留原文词形的方式进行直译。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文本的翻译强调对原文 表意的还原,无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保留原 文本所采用的词汇还是选择用其他词汇替代,目 的都在于尽可能将源语法律文本的表意准确地传 达给读者。因此,当译文采用与原文同形的词汇 时,该词汇的含义须在原文语境下作理解。例如,

表2 同形异义词代表词汇对比列表 日本刑法

原文

日本刑法 译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条文

罰金 罚金 罚金

公務員 公务员 国家工作人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拘留 拘留 刑事拘留、行政拘留、

司法拘留

累犯 累犯 累犯

再犯 再犯 累犯

強盗 强盗 抢劫

(5)

日本刑法中规定了「罰金」这一刑种,译者在翻 译时选择了保留原词。此时,尽管中国刑法也对

“罚金”有明确规定,但译文中的“罚金”一词 应与日语语境下该词的涵义一致,即应作为主刑 对待,而不能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将之纳入附加 刑的范围。

*「累犯」「再犯」

 【原文】懲役に処せられた者がその執行を終 わった日又はその執行の免除を得た日から五年 以内に更に罪を犯した場合において,その者を 有期懲役に処するときは,再犯とする。

 【译文】被判处惩役的人,自执行完毕或免除 执行之日起,五年内又犯应当判处有期惩役之罪 的,是再犯。… (56)

  在中日两国法律理论中,“累犯”和“再犯”

都是一对易于混淆的概念。日本刑法第十章的标 题为「累犯」,该章下第56条、57条、58条分别 为「再犯」「再犯加重」「三犯以上の累犯」。仅 从框架结构上看,「累犯」和「再犯」的区别似 乎难以区分。结合以上第56条关于「再犯」的定 义可以推知,日本刑法中「再犯」和「累犯」的 区别在于犯罪的总次数,「再犯」指同一行为人 先后两次犯应判处惩役的罪行,「累犯」则可看 作是「再犯」的叠加,是同一行为人三次或以上 犯应判处惩役的罪行,其与「再犯」相比,除犯 罪次数以外,在其他性质和条件上并无差别,故 仍按前者的规定处理。

  但是,在“累犯”和“再犯”的区分标准上,

中日两国的法律规定存在差异。中国刑法中“累 犯”是一个正式列入刑法典的概念。《中华人民 共和国刑法》第65条规定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 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 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 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在中国刑法的框 架下,成立累犯具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即累犯的 前后罪须均为故意犯罪 ;累犯的成立要求前罪已 受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且后罪亦应受有期徒刑

以上的刑罚 ;累犯所犯的后罪,必须是在前罪刑 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的五年内实施。而“再犯”

一词的概念虽存在于中国法律理论体系中,但词 语本身未列入现行法律条文中,其含义较为宽泛,

包含一切犯罪经判刑后又再次犯罪的人,并无上 述要求和限制。通过对比可知,日本刑法中提及 的「再犯」和「累犯」在汉语中可统称为“累犯”,

但在成立条件上与中国存在细微差别。当两个词 形相同的词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存在区分标准和具 体涵义上的偏差时,译者应当给予一定说明,避 免译入语文本的读者先入为主而产生困惑。本次 调查的《日本刑法典》译文中对同形异义词仅保 留原词,未说明中日两国法律语境下相关意义差 别,增加了译文读者理解的负担。

2.3 异形同义词

  在现代汉语以及现行中国法律文本中存在与 日语词形相同、但具体涵义与日语原文本语境中

表3 异形同义词代表词汇对比列表 日本刑法

原文

日本刑法 译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条文 公務所 公务机关 国家机关

長期 最高刑期 最高刑期

言渡し 宣告 宣告

執行猶予 缓刑 缓刑

仮釈放 假释 假释

取消 撤销 撤销

留置 扣留 留置

拘束 拘捕 逮捕

裁判 判决 判决

逃走 脱逃 脱逃

差押え 查封 查封

出水 决水 决水

往来 交通 交通

漏示 泄露 泄露

自白 自行坦白 坦白

汚職 渎职 渎职

贈賄 行贿 行贿

(6)

的涵义有一定差异的词汇,若直接采用同形词翻 译势必与原意产生偏离。对于这一类词,为避免 产生歧义,最大限度还原原文本的具体意思,如 表3所示,译者多使用汉语语境下与原词涵义相 同或相近但词形不同的词语――异形同义词替换 翻译。

*「取消」与“撤销”

  日本刑法第26条第1、2、3款分别规定了

「執行猶予の必要的取消し」「執行猶予の裁量的 取消し」「他の刑の執行猶予の取消し」,即“缓 刑的应当撤销”“缓刑的酌情撤销”“缓刑的其他 撤销”。尽管现代汉语中存在“取消”一词,但 译文将原文的「取消」替换为了近义词“撤销”。

“撤销”作为一个法律概念表示“从法律上取消”,

其内涵建立在“取消”的基础之上。汉语中的“取 消”一词词义较为宽泛,主要指:使原有的制度、

规章、资格、权利等失去效力 ;删除或消去 ;停 止计划。上述“缓刑的撤销”中,应采用第一种 解释。在日语中,并无与“撤销”同形的汉字词,

但存在形近的「撤廃」「撤回」,前者指取消现行 的制度、法规,后者指收回先前提出的意见。原 文「取り消す」与汉语“取消”的意义相近,但 相较而言,译文中使用“撤销”一词更能精确传 达原文的具体涵义,彰显法律文本公示性书面语 体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留置」与“扣留”

 【原文】拘留に処せられた者は,情状により,

いつでも,行政官庁の処分によって仮に出場を 許すことができる。罰金又は科料を完納するこ とができないため留置された者も,前項と同様 とする。

 【译文】对于被判处拘留的人,根据情节,在 任何时候都可以根据行政机关的决定,准许假释 出所。对于因不能缴清罚金或科料而被扣留的人,

也与前项同。… (30)

  日本刑法第30条规定了假释出所。与本条中

「留置」一词不同,虽然汉语法律文本中同样存

在“留置”的概念,但是“留置”在中国国内法 中分为三种情形,即债务留置、公安留置和监察 留置。债务留置属于民法领域的概念,具体体现 为担保物权中的“留置权”,即债权人在债务人 到期不履行债务的情况下,依法扣留事先合法占 有的债务人的财产,并以其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

公安留置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指的是经公安机 关批准将当场盘问发现的违法犯罪嫌疑人留在公 安机关继续查问的行为。监察留置则来源于监察 法,是监察机关对于涉嫌严重职务违法的公职人 员采取留置措施的权利。在日语法律文本中,「留 置」更多地作为一个与“拘留”意义相近的概念 出现在刑事诉讼法条文中,可以视为一种为方便 调查而将犯罪嫌疑人拘押于警署的强制措施。译 者将「留置」译作“扣留”而非“拘留”,是将 之与前款中作为刑种的「拘留」区分开来,避免 造成歧义。

3.《日本刑法典》中常用句型翻译

  词汇是构成法律条文内容的基本单位,句型 则是构造完整法律条文的枢纽和桥梁。法律文本 作为法律内容和法律效果的载体,存在着自身特 有的规律和特点,其专业性强,篇章结构严谨,

用语讲究规范准确,且复合句、长难句应用较广。

固定的句型能够为法律文本的构建提供一定的便 利,而句型翻译的准确程度也将直接影响法律文 本意义的精准传达。本节主要以本次调查中收集 到的八类常用句型为例,探讨其翻译手法和特色。

3.1 表示指称或假设的句型

  刑法分则中的条文主要以“犯罪构成要件/

特定情形+刑罚”的结构呈现,其基本句式为

“(犯)…(罪)的,处…(刑)。”在日本刑法“罪 编”中,用以指称犯罪构成要件或具体情形的主 要句型有三种,分别为「~を~者は」「~が~

を~ときは」以及由「場合」组成的短语。下面 将对这三种句型所适用不同情形的译文进行分析。

(7)

*「~を~者は」

 【原文】自己の占有する他人の物を横領した 者は,五年以下の懲役に処する。…

 【译文】侵占自己占有的他人财物的,处五年 以下惩役。… (252)

  日本刑法第252条是关于占有他人财物的规 定。日语中的「者(もの)」源于古汉语的“者”。

“者”在古汉语中含义丰富,其中最为普遍的用 法之一是作为助词置于动词、形容词或具备相应 词性的词组之后,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意为“…

的(人、事、物)”。“者”的此种用法在现代汉 语中已逐渐被更通俗化的“的”替代,而在日语 中却得到了保留。「~を~者は」是法典中最基础、

应用最广泛的句型,译文均直译为“~的”。

*「~が(~を)~ときは」

 【原文】①公務員になろうとする者が,②そ の担当すべき職務に関し,③請託を受けて,賄 賂を収受し,又はその要求若しくは約束をした ときは,④公務員となった場合において,⑤五 年以下の懲役に処する。

 【译文】①将要成为公务员的人,②就其将要 担任的职务,③接受请托,收受、要求或约定贿 赂,④事后成为公务员的,⑤处五年以下惩役。

… (197-2)

  「が」是日语中的主格助词,表示句子的主语。

因此,对犯罪主体没有明确要求的罪名,通常用

「~を~者は」表达 ;「~が~ときは」则主要适 用于有明确主体或主体要求的罪名。如日本刑法 第197条第2款规定受贿罪作为渎职罪的下位罪 名,属于真正身份犯,只有“公务员”即国家机 关工作人员才可构成该罪的行为主体。本条所规 定的是事前受贿这一特殊情形,对主体明确要求 是「公務員になろうとする者」,因此该罪名适 用「~が~を~ときは」以强调主体身份。尤其 值得注意,该条款日文表述为复杂长句,译者翻 译时在语言结构、用词用句、表层意思、深层意

思等方面均力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对分句①中「なる」的意志型,译文以“将 要”一词说明了该情形下受贿行为的时间点,即 成为公务员之前 ;「が」表示主语,与前项的名 词性短语相连接,表示该罪名处罚的是“将要成 为公务员的人”。分句②的「すべき」原意为“应 当做…”,此处与前文呼应,译为“将要担任”;

「に関し」本意为“与…相关”,译文以一个“就”

字简化表达。分句③是对受贿具体行为模式的表 述,译文针对「請託を受けて」中表较长中顿的

「て」将“接受请托”的前提与其后“收受、要 求或约定贿赂”三种收受贿赂模式区分。「場合 において」表示假设,分句④译为“事后成为公 务员的”。最后,分句⑤中的「に処する」是法 典中的固定句式,统一用“处…”表达。通过对 整个条款表述的结构和句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 发现译文在句式、连接词、逻辑关系上与原文基 本保持一致,达到了一种静态的对等,使具备相 应法律知识和双语水平的读者能够通过译文推知 原文表达。当然,不同于强调文化双向交流的动 态对等,静态对等限制了译者在翻译上的自主发 挥空间,但能严格地、全方位地忠于原文。

*「~場合において(は)」「~場合であって(も)」

「場合には」「場合のうち」等

  相较于前两个句型,与「場合」有关的句型 翻译更加灵活多变,不同条文中可以根据语意传 达和句子通顺的需要,译为“…时/情形/的(情 况下)”或省略。

 【原文】次に掲げる場合においては,刑の全 部の執行猶予の言渡しを取り消さなければなら ない。

 【译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缓刑的

宣告。… (26)

  例如日本刑法第26条规定了应当撤销缓刑的 适用情况。「場合において」常用于需要列举的 对象之前,指代特定的“情形”,因此译文翻译 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此之外,该句型还

(8)

可用于假设某种可能发生的情形,与「場合であっ て」的语境相似,对此译文多采用表示假设意义 的接续词连接前后句,对「場合」一词则采取省 译,力求简洁。

3.2 表示途径、方法、手段的句型

  日本刑法中多用「~により」来表示犯罪的 途径、方法、手段等。针对这一广泛运用于日语 法律文本的句型,译文依据不同法律条文的特点,

多做了灵活处理,如下第146条,通过译为“以

…(方式)”“由…(途径)”等同义异形的汉语 对应句式,避免译文语句过度重复僵化,利于读 者理解和接受。

*「~により」

 【原文】水道により公衆に供給する飲料の浄 水又はその水源に毒物その他人の健康を害すべ き物を混入した者は,二年以上の有期懲役に処 する。

 【译文】将毒物或者其他足以危害他人健康的 物质混入由水道供公众引用的净水或者其水源内 的,处二年以上有期惩役。… (146)

3.3 表示目的的句型

  日语口语表达中通常用「ために」或者「よ うに」来表示目的,而在日本刑法中则主要用「~ 目的で」来表示目的犯的主观要件,这是法律文 本中的特殊用法,在涵义上与汉语法典中的“以

……为目的”相同。对于这样在汉语法律文本中 有明确对应概念和涵义的句型,如下第167条规 定,译文均采用了直译的方法简洁表达原文句意。

*「~目的で」

 【原文】行使の目的で,他人の印章又は署名 を偽造した者は,三年以下の懲役に処する。

 【译文】以行使为目的,伪造他人印章或者署 名的,处三年以下惩役。… (167)

3.4 表示身份或性质的句型

*「~とする」

 【原文】正犯を幇助した者は,従犯とする。

 【译文】帮助正犯的,是从犯。… (62)

  「~とする」是日本刑法中应用最广泛的句 型之一,其用法很多,本意是“作为…”。但在 法律文本中主要表示对事物性质特征的说明或判 断,因此如上第62条规定中,译文多直接译为判 断动词“是”,清晰地传达原句的判断属性。

  另外,也有如下第38条第3款关于法律认识 错误的规定中,「とする」指的是对“没有犯罪 故意”的说明,译文用“认为”一词明确传达了 错误的法律认识,也就是条款规定的,不能基于 行为人对其制造的危害是否具有刑法上的禁止性 存在认识错误,而否认其行为的可谴责性,即俗 话说的“不知法者不免责”。

 【原文】法律を知らなかったとしても,その ことによって,罪を犯す意思がなかったとする ことはできない。

 【译文】即使不知法律,也不能据此认为没有 犯罪的故意,但可以根据情形减轻刑罚。…(38-3)

*「~(もの)とみなす」

 【原文】自己の財物であっても,他人が占有し,

又は公務所の命令により他人が看守するもので あるときは,この章の罪については,他人の財 物とみなす。

 【译文】虽然是自己的财物,但由他人占有或 者基于公务机关的命令由他人看守时,就本章犯 罪,视为他人的财物。… (242)

  「みなす」作为一种立法上的法律拟制,在 古今中外的制定法中均有所体现。法谚云 :“拟 制反于真实,但代替真实。”可以说,法律上的 拟制是有意识地将相异事物等同视之的立法技 术。如上日本刑法第242条是对盗窃罪、抢劫罪 之行为对象即“他人的财物”所作的补充。日本

(9)

刑法理论对财产法益的保护不仅包括所有权,也 包括占有事实(合法占有和非法占有)。原文以「~ とみなす」的句型,将“他人占有之下的自己的 财物”拟制为“他人的财物”。进一步而言,盗 窃或抢劫他人占有之下的财物,由于侵犯了他人 的占有,因此即使该财物在法律事实上不属于“他 人的财物”,但在规范上仍对该行为赋予与“盗 窃或抢劫他人财物”相同的评价。本次调查中,

译文多运用汉语中直接对应的动词“视为”将该 句型的规定内容简洁传达。

*「~として論ずる」

 【原文】窃盗が,財物を得てこれを取り返さ れることを防ぎ,逮捕を免れ,又は罪跡を隠滅 するために,暴行又は脅迫をしたときは,強盗 として論ずる。

 【译文】盗窃犯在窃取财物后为防止财物的返 还,或者为逃避逮捕或隐灭罪迹,而实施暴行或 者胁迫的,以强盗论。… (238)

  与「~とみなす」相近,「~として論ずる」 在日语法律文本中同样表示一种法律拟制。如上 第238条,日本刑法中「強盗」一词意为“以暴 行或者胁迫方法强取他人的财物”,这与中国刑 法中规定的“抢劫罪”基本一致。该条所描述情 形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事后转化型抢劫”。即在 盗窃行为完成之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 灭罪证而实施的暴力或胁迫行为,原应作为与盗 窃罪相互独立的另一个行为被认定,但立法者将 先后两个行为的结合拟制为了“抢劫罪”,也就 是说,此种行为组合在法律上被赋予了与抢劫罪 相同的评价。针对该条罪名,译者未选用汉语法 律文本中对应概念“抢劫罪”,而是保留原文词形,

直接译为“强盗罪”,对于认定该罪的句型「~ として論ずる」也采用与原句直接对应的“以…

论”直译,简洁而明快。

3.5 表示并列或选择的句型

*「~及び~」

 【原文】懲役は,無期及び有期とし,有期懲 役は,一月以上二十年以下とする。

 【译文】惩役分为无期和有期二种。有期惩役 为一个月以上二十年以下。… (12-1)

  日本刑法中相当一部分并列式、列举式的条 文采用「及び」连接。相较于同样表示并列的「と」,

「及び」一般用于正式的书面场合,且连接的范 围更广。作为法律用语时,多用于合并同种类型 的词或连接小段的语句,如第47条规定中的「有 期の懲役及び禁錮の加重」以及第七章规定中「犯 罪の不成立及び刑の減免」。无论是列举同种类 词语还是短句,译文都将「~及び~」直译为“和”。

日本刑法第12条第1款规定中「及び」用于连接 并列的两个刑罚概念,即有期惩役和无期惩役。

「とし」通常表示“作为”之意,译者在本条中 将其译作“分为”,与「及び」连接的并列概念 相呼应,整体上表意更加自然通顺。

*「~若しくは~」和「~又は~」

 【原文】行使の目的で,公務所又は公務員の 印章又は署名を偽造した者は,三月以上五年以 下の懲役に処する。…2… 公務所若しくは公務員 の印章若しくは署名を不正に使用し,又は偽造 した公務所若しくは公務員の印章若しくは署名 を使用した者も,前項と同様とする。

 【译文】以行使为目的,伪造公务机关或者公 务员的印章或者署名的,处三个月以上五年以下 的惩役。不正当使用公务机关或者公务员的印章 或者署名的,或者使用伪造的公务机关或者公务 员的严重后果或者署名的,与前项同。… (165)

  日本刑法中也多用「~若しくは~」和「~ 又は~」表示选择或并列,译作“或者”。「若し くは」「又は」是较「或いは」更正式的说法,

一般用于书面语。两者在语句为单一层次时通用,

但当语句为多层次时,则须对两词作区分使用,

(10)

大层次之间以「又は」作为纽带,小层次内部则 用「若しくは」连接。如上第165条有关伪造和 不正当使用公印等的规定中同时出现了上述两种 情形的用法。同样是用于连接「公務所」和「公 務員」、「印章」和「署名」这两组并列词,第一 款用的是「又は」,而第二款用的是「若しくは」。

这是因为,第一款为单一层次句式,无须区分「若 しくは」和「又は」,因此两词的选择不受限制。

而第二款为多层次句式,其中大层次阐述的是使 用方式的特征,即“不当使用公印”或“使用伪 造的公印”,这两者间用「又は」连接。两种使 用方式又分别构成了两个小层次,即作为被使用 对象的“印章”和“署名”,以及作为有关对象 的持有者的“公务机关”和“公务员”,而这两 个小层次的连接词为「若しくは」。日语原文中 区分使用「~若しくは~」和「~又は~」使整 个法律条文层次清晰,而译文中则未刻意区分二 者,均译为“或者”,增加了读者理解句子层次 的负担。

3.6 表示顺接或因果的句型

  日本刑法中用于表示因果关系或顺接关系的 句型主要有「(に)よって」和「ために」两类,

两者的区别在于「よって」强调前项对后项的直 接影响,即前项的原因是促成后项积极结果的动 力或造成后项消极结果的诱因,而「ために」不 表达该层意思 ;「よって」所提及的原因既可以 是事实,也可以是假设,而「ために」所提及的 原因则必须是事实。如日本刑法第142条规定中,

“污染供人引用的净水”的行为是“导致不能饮用”

的直接原因,因此用「よって」进行强调,译作

“因而”。而如日本刑法第217条关于遗弃罪的规 定,该条款所惩戒的对象是对特定主体具有扶助 义务的人,而有关主体需要扶助是基于“年老、

年幼、身体障碍或者疾病”的事实,因此用「た めに」连接表示因果关系,译作“因”。可见,「(に)

よって」和「ために」的译法较为灵活,多直译 为“因此”“因而”“因为”“由于”等。

*「(に)よって」

 【原文】人の飲料に供する浄水を汚染し,よっ て使用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ようにした者は,六 月以下の懲役又は十万円以下の罰金に処する。

 【译文】污染供人引用的净水因而导致不能饮 用的,处六个月以下惩役或十万元以下罚金。

… (142)

*「ために」

 【原文】老年,幼年,身体障害又は疾病のた めに扶助を必要とする者を遺棄した者は,一年 以下の懲役に処する。

 【译文】遗弃因年老、年幼、身体障碍或者疾 病而需要扶助的人的,处一年以下惩役。…(217)

3.7 表示逆接的句型

  在日语立法文本中,当同一条款的后项要对 前项内容作出相反、例外、补充或限制规定时,

通常使用「ただし」作为转折连词,表示逆接,

译为“但”或“但是”,此类条款在刑法理论中 被称为“但书”条款。

*「ただし」

 【原文】主刑の軽重は,前条に規定する順序 による。ただし,無期の禁錮と有期の懲役とで は禁錮を重い刑とし,有期の禁錮の長期が有期 の懲役の長期の二倍を超えるときも,禁錮を重 い刑とする。

 【译文】主刑的轻重,依照前条排列的顺序决定。

但无期监禁与有期惩役之间以监禁为重刑,有期 监禁的最高刑期超过有期惩役的最高刑期二倍 时,以监禁为重刑。… (10-1)

  如日本刑法第10条第1款规定中,「ただし」 之前的句子为法条主文,即认定主刑轻重的一般 规则。而其后的句子为但书规定,也就是特定情 形下的例外规则。因此译文也直接将其翻译为

“但”,表达补充内容。另外,「ただし」还常与 表示例外规定的「この限りでない」连用,译为

(11)

“但…不在此限”。

3.8 表示否定或禁止的句型

  日语立法文本中存在着大量表示否定或禁止 意义的句型,并多与表示条件、状态、义务等的 语法元素连用,应用范围广。

*「~ことができない」

 【原文】罰金を完納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者は,

一日以上二年以下の期間,労役場に留置する。

2  科料を完納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者は,一日 以上三十日以下の期間,労役場に留置する。

3  罰金を併科した場合又は罰金と科料とを併 科した場合における留置の期間は,三年を超え ることができない。科料を併科した場合におけ る留置の期間は,六十日を超えることができな い。

 【译文】不能缴清罚金的人,应在一日以上二 年以下的期间内,扣留于劳役场。不能缴清科料 的人,应在一日以上三十日以下的期间内,扣留 于劳役场。并科罚金或者罚金与科料并科时,扣 留于劳役场的期间不得超过三年 ;并科科料时,

扣留于劳役场的期间不得超过六十日。… (18)

  「~ことができない」是日本刑法中广泛使 用的表示否定或禁止义的句型,译文中多直译为

“不能”或“不得”。如上第18条前三款规定中尽 管都采用了该句型,但前两款译为“不能”,第 3款则译为“不得”。汉语中“不能”和“不得”

在语义和用法上有着不同的侧重方向,前者侧重 于能力上的欠缺,即行为人出于主客观原因而无 法达到特定的要求或完成特定的任务,因而需要 承受一定的后果 ;后者则属于禁止性法律规范用 语,是一种行为上的约束,即要求相关义务人的 行为和决定必须限制在法定的范围内。从这两个 词的选择中,可以看出译者深谙条文背后的法律 原理和语言规范,尽可能准确地向读者传达源语 条文的涵义。

  此外,与禁止性规范相对应,法律理论中还 有命令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这三者是法律规范

在行为模式上的细分。命令性规范是指规定行为 人必须以积极方式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在 日本刑法中多以肯定形式「~すべき」以及双重 否定形式「~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体现,译文则 多直译为表示义务行为的“应”或者“应当”。

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行为人有权选择为一定的行 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法律规范,在日本刑法 中多以「~ことができる」的形式出现,译文则 直译为表示许可的“可以”。该类固定用语及其 译语均体现了法律文本的规范性。

*「~ない」「ないで」「せず」

  「~ない」是日本刑法中常见的表示否定或 禁止意义的句型,与各类动词搭配,运用范围广,

「ないで」「せず」则是其在句中呈现的中顿形式。

译文中多直接翻译为否定或禁止义的…“未、不”。

 【原文】心神喪失者の行為は,罰しない。

 …  2  心神耗弱者の行為は,その刑を減軽す る。

 【译文】心神丧失人的行为,不处罚。

  心神耗弱人的行为,减轻处罚。… (39)

  如日本刑法第39条是关于精神病人刑事责任 阻却的规定,其中「~ない」与「罰する」连用,

表示否定,译文直译为“不”。此外,对于「心 神喪失」「心神耗弱」二词,译文直接使用对应 简体字进行了直译。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刑法有关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的规定中,“心神丧失者”被 表述为“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 人”,“心神耗弱者”被表述为“尚未完全丧失辨 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这样的表 述虽然内容更明确,但会造成句子过长的弱点。

*「~なければ~ことができない」

  「~なければ~」是「ない」的假定形,在 日本刑法中常用于表示假设条件,多与否定形「こ とができない」等搭配使用。

 【原文】罰金については裁判が確定した後

(12)

三十日以内、科料については裁判が確定した後 十日以内は、本人の承諾がなければ留置の執行 を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

 【译文】在罚金的判决确定后三十日以内,科 料的判决确定后十日以内,非经本人同意,不得 执行扣留。… (18-5)

  如上日本刑法第18条第5款规定中「~なけ れば~ことができない」直译为“非…不得…”,

强调扣留的执行以被执行人本人同意为前提。译 文保留前后两个分句的否定含义,表意清晰流畅,

符合法律文本的规范性要求。需要注意的是,「な ければ」与「ことができない」的搭配在部分法 律条文中会出现经由前后双重否定的形式表达肯 定意义的情况。

 【原文】告訴がなければ公訴を提起すること ができない罪について,告訴をすることができ る者に対して自己の犯罪事実を告げ,その措置 にゆだねたときも,前項と同様とする。

 【译文】就告诉才能提起公诉的犯罪,犯罪人 向可以告诉的人告知自己犯罪事实,委托其处理 的,与前项同。… (42-2)

  如上日本刑法第42条第2款规定中强调了亲 告罪的法律前提,译文未采用直接保留两个否定 式的直译方法,而是将“不…就不能…”转换为

“(只有)…才能…”的肯定句式,通过意译,更 加简明地表述出“告诉才处理”的特殊案件自首 条件。

4. 结语

  本文从词汇和句型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日 本刑法及其汉译本《日本刑法典》中代表性例文 的原文与译文,探讨了其翻译手法和特色。

  通过分析可知,法律文本的规范性决定了其 翻译不可能像文学翻译一样,给译者较大的发挥 和创作空间,相反,法律翻译讲求尽可能还原源 语文本的原意和表达方式,因此译文采用了直译 为主、兼采意译的方法。对于逻辑性强,结构较

为复杂的法律条文,译文则有选择地采用静态对 等、内外还原的方法。同时,根据某些条文的法 律背景和具体涵义、作用,译文还采用了适度增 减、同形异译、巧用显化等方法进行了灵活处理,

确保了词义句意的准确和通顺,易于读者接受。

当然,译文中也存在部分直译不得当导致法律术 语的内涵无法精准传达的问题。总体而言,汉译 本《日本刑法典》体现了译者坚实的专业能力和 外语功底以及高超的综合分析水平,彰显出其以 自身为桥梁,助推法律知识传播、语言文化交流 的意志。

  法律翻译不是一个机械过程,翻译方法的选 取也绝不能简单化,需要基于翻译的目的,根据 译入语文本的具体需求选择。译者的工作不仅在 于实现两种语言的对译,更在于在两种相异的文 化中寻找结合点,搭建文化理解的桥梁。为实现 特定的规范功能,法律文本向来具有突出的程式 化特征,但法律并不是死板而僵化的教条,法律 的发展日新月异,生生不息。法律翻译作为不同 法律文化之间的纽带,也是法律生命力的体现。

今后,作者还将推进对日本宪法、民法、商法等 其他相关法律文本汉译本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日 本立法文本汉译的方法和特色。

<参考文献>

陈维维(2012)法律文本的语言特征及功能对等翻 译原则.海外英语,2012(21).

杜薇(2021)近代西方术语在中日翻译传播的路径 及启示.上海翻译2021(02)

高铭暄(2017)中日两国刑法典总则若干问题比较 研究.刑法论丛51

李克兴(2010)论法律文本的静态对等翻译.外语教 学与研究42(01)

刘远征(2012)近代刑法术语的输入与定型-《大清 新刑律》对日本刑法术语的移植和改造.法律史评 论5

吕玉林(2021)基于主位语篇功能的法律翻译探 微.中国科技翻译34(02)

高铭暄(2017)中日两国刑法典总则若干问题比较 研究.刑法论丛51

(13)

杨灵珊(2009)论正当防卫在我国刑法与日本刑法 中规定的比较.商业文化2009(06)

陈慧玲(客員研究員・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

麦晓晴(华中科技大学学部生)

参照

関連したドキュメント

 本稿は、丸本が金沢少年鑑別所からの依頼を受けて行った当会議第二部の

 被告人は、A証券の執行役員投資銀行本部副本部長であった者であり、P

一五七サイバー犯罪に対する捜査手法について(三・完)(鈴木) 成立したFISA(外国諜報監視法)は外国諜報情報の監視等を規律する。See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Center on Law and Security at NYU School of Law and the NYU Abu Dhabi Institute: Navigating Deterrence: Law, Strategy, & Security in

Offensive Behaviour: Constitutive and Mediating Principles..

[r]

[r]

 My name Is Jennilyn Carnazo Takaya, 26 years of age, a Filipino citizen who lived in Kurashiki-shi Okayama Pref. It happened last summer year